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缘起 | 第12页 |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理论框架 | 第18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传统干栏民居概述 | 第20-61页 |
·干栏民居嬗变与演化背景 | 第21-25页 |
·地理环境 | 第22-23页 |
·历史背景 | 第23-24页 |
·自然资源 | 第24页 |
·民族文化 | 第24页 |
·经济状况 | 第24-25页 |
·干栏民居建筑布局 | 第25-36页 |
·干栏单体建筑基本类型 | 第25-26页 |
·平面组织与布局 | 第26-32页 |
·竖向空间布局 | 第32-34页 |
·节奏韵律 | 第34-35页 |
·装饰本土化 | 第35-36页 |
·干栏建筑与外环境关系 | 第36-41页 |
·湘西干栏地形的关系 | 第36-38页 |
·湘西干栏与道路的关系 | 第38-40页 |
·湘西干栏与山体的关系 | 第40-41页 |
·干栏造型与功能 | 第41-44页 |
·精神功能影响造型 | 第42-43页 |
·使用功能决定造型 | 第43-44页 |
·辅助功能建筑构件丰富造型 | 第44页 |
·装饰特色及风水美学特征 | 第44-60页 |
·建筑符号装饰特征 | 第44-55页 |
·干栏建筑风水美学 | 第55-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湘西干栏民居居住空间环境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61-79页 |
·湘西干栏民居发展概述 | 第62-71页 |
·干栏发展概述——湘西土家族干栏建筑为例 | 第62-64页 |
·居住形式发展过程——土家族为例 | 第64-67页 |
·湘西干栏民居与其它干栏比较 | 第67-71页 |
·湘西干栏民居居住现状分析 | 第71-74页 |
·居住文化的缺失与现代生活冲突 | 第71页 |
·自然因素造成居住建筑的毁坏 | 第71-72页 |
·社会因素造成居住建筑的破坏 | 第72-73页 |
·新技术、材料的发展对湘西传统居住建筑的冲击 | 第73-74页 |
·干栏民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74-78页 |
·保护意识落后,人为破坏严重 | 第74-75页 |
·法制政策不全,土地利用无序 | 第75-77页 |
·住宅空间规划无章及卫生问题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湘西干栏民居空间环境再设计 | 第79-115页 |
·湘西干栏民居空间环境再设计的总体设想 | 第79-98页 |
·原生态空间生态规划再设计 | 第80-82页 |
·强调使用功能的空间规划再设计 | 第82-84页 |
·可持续开发的空间再设计 | 第84-98页 |
·湘西干栏民居空间环境再设计目标及原则 | 第98-101页 |
·再设计的概念及目标 | 第98-99页 |
·再设计的原则 | 第99-101页 |
·干栏民居空间环境再设计策略研究 | 第101-107页 |
·因地制宜的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 第101-102页 |
·建筑节能策略研究 | 第102-107页 |
·地方特色的空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以物理环境进行探讨) | 第107-113页 |
·居住环境不佳——以物理环境进行探讨 | 第107-109页 |
·对物理环境进行再设计 | 第109-113页 |
·对“声环境”进行再设计 | 第109页 |
·对“光环境”进行再设计 | 第109-111页 |
·对“热环境”进行再设计 | 第111-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乡土建筑建设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 | 第115-125页 |
·对当代民居的建设性启发 | 第115-117页 |
·挖掘民居中蕴含的建筑经验 | 第115-116页 |
·注重地域文化与技术的双重回归 | 第116-117页 |
·引导传统民居绿色再生的技术路线 | 第117页 |
·“两栖建筑形式”在当代的认知发展 | 第117-119页 |
·内容层面探讨 | 第117-118页 |
·形式层面探讨 | 第118-119页 |
·干栏民居“架空”建筑符号延伸 | 第119-121页 |
·节约用地、适应地形 | 第119页 |
·利于防洪、减灾 | 第119-121页 |
·现代建筑与干栏特色建筑的融合 | 第121-122页 |
·材质的巧妙运用 | 第121页 |
·架空的合理运用 | 第121-122页 |
·干栏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发展引发的思考 | 第122-124页 |
·现实存在的问题 | 第123页 |
·建议 | 第123-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结语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