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淋巴结荧光成像的研究进展及论文选题意义 | 第7-41页 |
| ·肿瘤淋巴转移 | 第7-8页 |
| ·淋巴造影技术 | 第8-13页 |
| ·直接与间质淋巴造影技术 | 第9页 |
| ·间质淋巴造影技术常规方法 | 第9-10页 |
| ·分子影像学技术用于淋巴造影 | 第10-13页 |
| ·荧光成像 | 第13-19页 |
| ·活体荧光成像 | 第13-15页 |
| ·用于荧光成像的发光材料 | 第15-19页 |
|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 第19-24页 |
|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20-21页 |
|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合成 | 第21-22页 |
|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表面修饰 | 第22-24页 |
| ·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24-29页 |
| ·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生物检测 | 第24-29页 |
| ·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淋巴造影中的应用 | 第29页 |
|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41页 |
| 第二章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小动物淋巴结成像的研究 | 第41-61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 ·UCNPs用于多位点淋巴结成像 | 第43-44页 |
| ·多种动物模型淋巴结成像 | 第44-45页 |
| ·多模式淋巴结成像 | 第45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5-57页 |
| ·材料表征 | 第45-47页 |
| ·多位点淋巴结成像 | 第47-50页 |
| ·多种动物模型(大鼠和兔子)腋下淋巴结成像 | 第50-52页 |
| ·腋下淋巴结的光学(UCL)和磁共振(MRI)双模式成像 | 第52-53页 |
| ·纳米材料性质对淋巴成像的影响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第三章 透明质酸包覆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小动物淋巴管成像的研究 | 第61-85页 |
| ·引言 | 第61-65页 |
| ·肿瘤淋巴管新生 | 第61-62页 |
|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 | 第62-63页 |
| ·淋巴管荧光成像 | 第63-65页 |
| ·实验部分 | 第65-69页 |
| ·材料合成与表征 | 第65-66页 |
| ·细胞实验 | 第66-67页 |
| ·裸鼠活体成像 | 第67-68页 |
| ·淋巴系统体外测试 | 第68-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8页 |
| ·样品合成与表征 | 第69-71页 |
| ·光稳定性测试 | 第71-72页 |
| ·细胞实验 | 第72-74页 |
| ·HA-UCNPs对淋巴管活体靶向成像 | 第74-76页 |
| ·UCNPs对淋巴系统成像的体外测试 | 第76-77页 |
| ·HA-UCNPs生物分布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第四章 论文主要结论 | 第85-8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