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当前水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水污染的危害及水处理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水污染的危害 | 第12-13页 |
·水处理的重要性 | 第13页 |
·目前污水处理技术 | 第13-16页 |
·利用物理作用的水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利用化学方法的水处理技术 | 第14-15页 |
·利用生物方法的水处理技术 | 第15-16页 |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和主要工艺 | 第16-19页 |
·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 | 第16-17页 |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工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萧山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 | 第19-31页 |
·萧山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概况 | 第19-23页 |
·处理工艺简介 | 第19-22页 |
·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构筑物和设备 | 第22-23页 |
·污水厂现状平面布置 | 第23页 |
·现状水量与进出水水质标准 | 第23-26页 |
·污水水量及组成 | 第23-24页 |
·进水水质 | 第24-25页 |
·原出水水质标准 | 第25-26页 |
·运行现状及分析 | 第26-27页 |
·运行现状说明 | 第26页 |
·现状最终出水水质 | 第26-27页 |
·数据分析综述 | 第27页 |
·现有工艺流程各单元 COD 去除情况 | 第27-29页 |
·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现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产生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与措施 | 第31-33页 |
·提标改造的必要性 | 第31页 |
·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措施 | 第31-32页 |
·提标改造的基本要求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中试工艺方案的确定 | 第33-44页 |
·中试的目的 | 第33页 |
·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中试实验的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 第34页 |
·中试实验的处理规模 | 第34页 |
·中试设计进水水质 | 第34页 |
·设计出水水质 | 第34页 |
·适合本工程的主要工艺介绍 | 第34-38页 |
·厌氧水解+好氧工艺 | 第34-35页 |
·A~2/O 工艺 | 第35页 |
·Bardenpho 工艺 | 第35-36页 |
·倒置 A~2/O 工艺 | 第36页 |
·改良型 Bardenpho 工艺 | 第36页 |
·改良型 UCT 工艺 | 第36-37页 |
·UCT 工艺 | 第37-38页 |
·VIP 工艺 | 第38页 |
·中试工艺比选 | 第38-40页 |
·比较适合本工程的几种组合工艺 | 第40-44页 |
·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改造为混凝+厌氧水解+好氧工艺 | 第40-41页 |
·改造为 A~2/O 工艺 | 第41-42页 |
·生物吸附池+厌氧水解+好氧工艺(加填料) | 第42-43页 |
·设想的改造方案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中试实验 | 第44-54页 |
·实验内容 | 第44页 |
·实验模型工艺的设计思路及设计参数 | 第44-45页 |
·实验的工艺流程及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用水 | 第45页 |
·实验的工艺流程 | 第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水质及实验方案 | 第46-48页 |
·实验水质 | 第46页 |
·中试实验设计进水水质与预测水质的差别 | 第46-48页 |
·实验方案 | 第48-51页 |
·较优工况确定与测试 | 第51-53页 |
·较优工况确定 | 第51-52页 |
·在较优工况下测试阶段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改造工程实践及结果 | 第54-61页 |
·提标改造工程内容 | 第54-57页 |
·现运行工艺流程及说明 | 第57-59页 |
·现运行工艺流程 | 第57页 |
·工艺流程说明 | 第57-59页 |
·处理效果 | 第59-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页 |
·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附图一 萧山东片污水处理厂原平面布置图 | 第68-69页 |
附图二 现状萧山东片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