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质限制条件下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及热力学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好氧颗粒污泥概述第13页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13-18页
     ·接种污泥第14-15页
     ·基质组成和负荷率第15-16页
     ·SBR操作方式第16-17页
     ·其它因素第17-18页
   ·好氧颗粒污泥解体机制第18-23页
     ·丝状菌过度繁殖第19-20页
     ·厌氧核心的水解第20-21页
     ·菌株活性丧失第21页
     ·EPS的影响第21-23页
     ·其它机制第23页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LVO理论第23-24页
     ·概述第23-24页
     ·理论形式第24页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碳源限制条件下颗粒污泥稳定性及热力学第26-52页
   ·概述第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32页
     ·反应器及操作方式第26页
     ·颗粒污泥和进水组成第26-27页
     ·分析方法第27-32页
       ·比耗氧速率第27-28页
       ·粒径分布第28-29页
       ·周期实验第29页
       ·EPS的相关分析第29-30页
       ·FTIR第30页
       ·Zeta电位的测定第30页
       ·接触角的测定第30-31页
       ·其他分析方法第3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50页
     ·MLSS及ESS第32-34页
     ·周期实验第34-36页
     ·SOUR第36-38页
     ·SEM第38-40页
     ·粒径分布第40-42页
     ·EPS第42-44页
       ·量变第42-43页
       ·质变第43-44页
     ·FTIR第44-46页
     ·DLVO第46-50页
       ·接触角和zeta电位第46-47页
       ·颗粒污泥表面热力学性质第47-49页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氮源限制条件下颗粒污泥稳定性及热力学第52-62页
   ·概述第52页
   ·材料与方法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1页
     ·MLSS和ESS第52-53页
     ·SOUR第53-54页
     ·粒径分布第54-55页
     ·EPS第55-56页
     ·FTIR第56-57页
     ·DLVO第57-61页
       ·接触角和zeta电位第57-58页
       ·颗粒污泥表面热力学性质第58-59页
       ·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济南市环卫行业公共服务市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