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以德国“FOB项目”为切入点的低碳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次第6-9页
Contents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FOB”项目概况第12-14页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第12-13页
     ·规模及性质第13-14页
   ·“FOB”项目设计第14-16页
     ·设计理念第14页
     ·规划设计第14-15页
     ·建筑形体设计第15-16页
   ·研究背景第16-20页
     ·自然背景情况第17页
     ·国内外应对情况第17-20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页
     ·研究的目的第20页
     ·研究的意义第20页
   ·国内外低碳办公建筑研究动态第20-23页
     ·国内理论与实践概况第20-21页
     ·国外理论与实践概况第21-23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第23-25页
     ·研究的内容第24页
     ·研究的方法第24页
     ·论文研究的框架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8页
第二章 “FOB”项目低碳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与构造设计第28-46页
   ·空间设计第28-32页
     ·办公建筑空间特征分析第28-29页
     ·热环境分区设计第29-30页
     ·“缓冲空间”设计第30-32页
   ·构造设计第32-45页
     ·办公建筑的构造要求第32页
     ·承重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第32-42页
     ·非承重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第42-45页
   ·本章小节第45-46页
第三章 “FOB”项目建筑材料的选择第46-56页
   ·选材分析第46-48页
     ·建筑材料的分析第47页
     ·全寿命周期中建筑材料的体现第47-48页
   ·选材应用第48-54页
     ·主体结构材料的应用第48-50页
     ·围护结构材料的应用第50-51页
     ·地下室防水材料的应用第51-52页
     ·新型材料COBIAX的应用第52-54页
   ·本章小节第54-56页
第四章 “FOB”项目低碳技术的应用第56-74页
   ·采光系统设计第56-63页
     ·自然采光第57-59页
     ·自然导光技术第59-61页
     ·人工照明方式第61-63页
   ·通风设计第63-68页
     ·自然通风第63-65页
     ·太阳能通风烟囱设计第65-67页
     ·双层墙通风设计第67-68页
   ·项目的能源利用技术第68-70页
     ·太阳能利用技术第69-70页
     ·地源热泵技术第70页
   ·项目的节水设计第70-72页
     ·雨水回收第70-71页
     ·地下车库雨水收集设计第71-72页
     ·雨水收集器的收量计算第72页
   ·本章小节第72-74页
第五章 “FOB”项目的计算标准及结果分析第74-84页
   ·德国标准及发展现状第74-77页
     ·德国标准第74-76页
     ·各国标准对比第76-77页
   ·软件计算及应用第77-78页
     ·DGNB评价体系第77-78页
     ·LEGAP软件及DAMMERK软件应用第78页
   ·项目运用软件的计算结果分析第78-82页
     ·建筑材料结果分析第78-79页
     ·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造价第79-81页
     ·建筑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六章 研究成果展望及国内发展的启示第84-88页
   ·低碳办公建筑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低碳办公建筑的发展策略第85页
   ·德国低碳办公建筑对国内低碳办公建筑的影响及启示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附录一:低碳办公建筑相关图纸第90-96页
附录二:运用评估软件对方案测评相关技术图纸第96-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采暖系统能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