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套损问题概述 | 第8-10页 |
| ·国内套损状况 | 第8-9页 |
| ·国外套损状况 | 第9页 |
| ·套损的研究情况 | 第9-10页 |
| ·套损的成因及检测方法 | 第10-14页 |
| ·套管的损坏原因 | 第10-12页 |
| ·套损的检测方法 | 第12-14页 |
| ·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超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6-26页 |
| ·声波的产生机理 | 第16-19页 |
| ·机械振动与波 | 第16页 |
| ·声波的分类 | 第16-17页 |
| ·声波的衰减 | 第17页 |
| ·超声换能器 | 第17-19页 |
| ·超声波的特性 | 第19-22页 |
|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 第19-21页 |
| ·超声波的声场特性 | 第21-22页 |
| ·超声波的衰减特性 | 第22页 |
| ·超声成像的原理 | 第22-25页 |
| ·脉冲反射法 | 第22-23页 |
| ·超声B扫描成像法 | 第23-24页 |
| ·超声C扫描成像法 | 第24页 |
| ·三维超声成像法 | 第24页 |
| ·其它成像方法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成像检测的系统设计 | 第26-31页 |
| ·检测系统的总体构成 | 第26-27页 |
| ·硬件系统 | 第27-29页 |
| ·地面部分 | 第27-28页 |
| ·井下仪器 | 第28-29页 |
| ·软件系统 | 第29-30页 |
| ·集成开发环境 | 第29-30页 |
| ·软件的功能实现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1-49页 |
| ·超声波发射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2-35页 |
| ·限幅电路 | 第32-33页 |
| ·高频放大电路 | 第33-35页 |
| ·滤波电路 | 第35页 |
| ·中央处理单元 | 第35-44页 |
| ·TMS320VC5509A的引脚及功能 | 第36-39页 |
| ·时钟电路 | 第39-40页 |
| ·复位电路 | 第40-41页 |
| ·A/D转换电路 | 第41-42页 |
| ·存储空间拓展 | 第42-44页 |
| ·接口电路设计 | 第44-47页 |
| ·JTAG接口 | 第44-45页 |
| ·TMS320VC5509A的McBSP串口 | 第45页 |
| ·USB通信接口 | 第45-47页 |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7-48页 |
| ·5V电源设计 | 第47页 |
| ·3.3V和1.6V电源设计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62页 |
| ·系统软件的总体流程 | 第49-50页 |
| ·A/D转换的软件实现 | 第50-53页 |
| ·USB通信的软件实现 | 第53-55页 |
| ·USB的通信模型 | 第53-54页 |
| ·USB的模块初始化 | 第54-55页 |
| ·基于FFT的算法实现 | 第55-57页 |
| ·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的设计 | 第57-61页 |
| ·FIR滤波器在TMS320VC5509A上的实现 | 第59-60页 |
| ·FIR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2-73页 |
| ·CCS环境下的仿真 | 第62-64页 |
| ·回波信号的FFT变换实现 | 第62-63页 |
| ·FIR滤波器设计 | 第63-64页 |
| ·MATLAB环境下的仿真 | 第64-68页 |
| ·FIR滤波器的设计 | 第64-66页 |
| ·信号的FFT变换仿真 | 第66-68页 |
| ·仿真成像处理 | 第68-72页 |
| ·完好套管的成像 | 第68-70页 |
| ·变形套管的成像 | 第70-71页 |
| ·孔洞套管的成像 | 第71页 |
| ·裂缝套管的成像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7章 总结与建议 | 第73-74页 |
| ·总结 | 第73页 |
| ·建议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