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用钢氧化物冶金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国内外压力容器用钢的发展 | 第12-14页 |
| ·国内压力容器用钢的发展 | 第12-14页 |
| ·国外压力容器用钢的发展 | 第14页 |
| ·氧化物冶金技术 | 第14-19页 |
| ·氧化物冶金概念的提出 | 第14-15页 |
| ·氧化物冶金关键技术 | 第15-17页 |
| ·氧化物冶金技术近期进展 | 第17-18页 |
| ·氧化物冶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晶内铁素体概述 | 第19-22页 |
| ·晶内铁素体显微组织特征 | 第19页 |
| ·晶内铁素体形核机理 | 第19-20页 |
| ·晶内针状铁素体对焊接HAZ韧性的影响 | 第20-22页 |
| ·大线能量焊接及焊接热影响区 | 第22-26页 |
| ·焊接热影响区 | 第22页 |
| ·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 第22-23页 |
|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特点 | 第23-24页 |
| ·大线能量焊接 | 第24-25页 |
| ·提高HAZ韧性的方法 | 第25-26页 |
| ·文献评述 | 第26页 |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6-28页 |
| 第2章 实验钢的制备 | 第28-32页 |
| ·成分设计 | 第28-30页 |
| ·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28-29页 |
| ·成分设计的原则 | 第29-30页 |
| ·实验钢的制备过程 | 第30-32页 |
| ·实验钢的冶炼与浇铸 | 第30-31页 |
| ·实验钢的锻造与轧制 | 第31-32页 |
| 第3章 脱氧工艺对实验钢夹杂物及性能的影响 | 第32-56页 |
| ·实验钢夹杂物金相分析及讨论 | 第32-42页 |
| ·夹杂物的尺寸及分布 | 第32-36页 |
| ·实验钢中夹杂物的形貌及成分 | 第36-41页 |
| ·脱氧工艺对组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实验钢中的析出相分析 | 第42-46页 |
| ·实验钢力学性能研究 | 第46-54页 |
| ·拉伸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拉伸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1页 |
| ·冲击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冲击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实验钢的焊接性能研究 | 第56-74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实验钢焊接性的模拟实验 | 第56-57页 |
| ·焊接热模拟技术 | 第56-57页 |
| ·焊接热模拟实验方法 | 第57页 |
| ·焊接热模拟后冲击韧性实验方法 | 第57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7页 |
| ·不同脱氧工艺对焊接韧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 ·不同线能量对焊接韧性的影响 | 第59页 |
| ·焊接热模拟后金相组织观察分析 | 第59-64页 |
| ·断口分析 | 第64-67页 |
|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热模拟分析 | 第67-72页 |
|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热模拟实验方法 | 第67-70页 |
|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热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压力容器用钢工业试验研究 | 第74-82页 |
| ·前言 | 第74页 |
| ·工业试验钢的制备与检验方法 | 第74-75页 |
| ·成分设计 | 第74页 |
| ·工艺路线 | 第74页 |
| ·工业试验钢的化学成分及板坯规格 | 第74-75页 |
| ·试样检验方法 | 第7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5-80页 |
| ·试验钢夹杂物的尺寸及分布情况 | 第75-76页 |
| ·轧态试验钢力学性能 | 第76-77页 |
| ·轧态试验钢焊接性能 | 第77-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作者简介 | 第89-90页 |
|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