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思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基本理论 | 第12-16页 |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二、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4-16页 |
(一) 人权基本理论 | 第14页 |
(二) 社会公平理论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立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6-32页 |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立法现状 | 第16-17页 |
二、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17-32页 |
(一) 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17-24页 |
(二) 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三) 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国外相关立法及启示 | 第32-34页 |
一、德国的工伤保险模式 | 第32-33页 |
二、美国的工伤保险模式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8页 |
一、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是实现农民工最基本权利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 第34-35页 |
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也是农民工自身的迫切需要 | 第35页 |
三、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 第35-36页 |
四、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由于利于"三农"问题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 | 第38-48页 |
一、加强制度的监督职能,不断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第38-40页 |
(一) 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38页 |
(二) 加强工伤保险宣传、提高农民工参保率 | 第38-39页 |
(三)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 第39页 |
(四) 科学设计农民工工伤救济程序 | 第39-40页 |
(五) 确定支付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模式和标准 | 第40页 |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发挥其在工伤预防方面的积极调解作用 | 第40-41页 |
三、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四、政府加强对农民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42-43页 |
(一) 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 | 第42页 |
(二) 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各类单位生产安全的监督力度 | 第42页 |
(三)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 第42-43页 |
五、推进农民工工会组织建设 | 第43页 |
六、建立新的集工伤预防、康复和补偿于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 | 第43-48页 |
(一) 在建制理念方面的转变 | 第44页 |
(二) 加强工伤预防职能建设 | 第44-45页 |
(三) 健全农民工工伤康复机制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