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 现实背景 | 第10页 |
(二)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2页 |
(二)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 第12页 |
(三) 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 | 第12页 |
(四) 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五)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第12-13页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农村建设中财政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一、农村财政投融资内涵与外延 | 第14-19页 |
(一)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内涵 | 第14-16页 |
(二) 农村财政投融资的外延 | 第16-18页 |
(三) 农村财政投融资与政府预算、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 | 第18-19页 |
二、财政投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19-25页 |
(一) 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 第19-21页 |
(二) 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结构 | 第21-23页 |
(三) 融资制度与经济发展 | 第23-24页 |
(四) 财政投融资与宏观调控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农村财政投融资的必要性 | 第25-53页 |
一、农村财政投融资在社会稳定上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一) 存在着实现国家一系列发展战略的目标欲求 | 第25-26页 |
(二) 国家政治层面上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 | 第26-27页 |
(三) 一系列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 | 第27页 |
二、农村财政投融资在提高国力上的必要性 | 第27-38页 |
(一)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 第27-31页 |
(二) 改变目前农村严峻现实的必要 | 第31-32页 |
(三) 改革深化农村市场化的迫切需要 | 第32-36页 |
(四) 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 | 第36-38页 |
三、摆脱新农村建设资金困乏现状的必要性 | 第38-50页 |
(一) 农村资金的需求状况 | 第38-42页 |
(二) 农村资金外流和城乡差别的扩大 | 第42-43页 |
(三) 农村金融市场的扭曲 | 第43-44页 |
(四) 利率政策的扭曲与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损失 | 第44-47页 |
(五) 农村资金短缺的体制与非体制成因剖析 | 第47-50页 |
四、缩小城乡差别的必要性 | 第50-53页 |
(一) 市场机制的缺陷 | 第50-51页 |
(二) 政府财政资金的有限性 | 第51-52页 |
(三) 农村财政投融资可以利用市场和政府为农村经济服务 | 第52-53页 |
第三部分 农村财政投融资的可行性 | 第53-63页 |
一、政治上的可行性 | 第53-54页 |
(一) 统一思想认识上具有可行性 | 第53页 |
(二) 中央与地方领导支持上的可行性 | 第53-54页 |
二、法律上的可行性 | 第54-55页 |
(一) 国际经验借鉴 | 第54页 |
(二)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 第54-55页 |
三、经济上的可行性 | 第55-56页 |
(一) 存款余额不断增长 | 第55页 |
(二)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大量闲散资金 | 第55-56页 |
四、财政上的可行性 | 第56-63页 |
(一) 财政政策上的可行性 | 第56-58页 |
(二) 财政体制上的可行性 | 第58-59页 |
(三) 财政监管上的可行性 | 第59-61页 |
(四) 财政操作上的可行性 | 第61-63页 |
第四部分 农村财政投融资的路径依赖与相关政策 | 第63-70页 |
一、农村财政投融资可行性的路径依赖 | 第63-68页 |
(一) 农村财政投融资的制度 | 第63-64页 |
(二) 农村财政投融资的机构运作模式 | 第64-66页 |
(三) 农村财政投融资的管理与控制 | 第66-68页 |
二、农村财政投融资的相关配套政策 | 第68-70页 |
(一) 与公共预算相互协调 | 第68页 |
(二) 统一确定政府债券的规模 | 第68页 |
(三) 合理运用税收手段,促进财政投融资 | 第68-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一、全文总结评价 | 第70页 |
二、本文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