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爆洞室不同部位预应力锚索受力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预应力锚索受力特征模型试验 | 第24-83页 |
·模型试验方法和技术 | 第24-45页 |
·相似理论 | 第24-26页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26-33页 |
·爆炸试验装置 | 第33-35页 |
·模型制作工艺 | 第35-37页 |
·测试内容与技术 | 第37-4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80页 |
·围岩介质动应力 | 第45-53页 |
·毛洞和自由式锚索受力特征 | 第53-61页 |
·自由式锚索和全长粘结式锚索受力特征 | 第61-72页 |
·半粘结式锚索受力特征 | 第72-80页 |
·小结 | 第80-83页 |
第3章 抗爆洞室预应力锚索受力特征数值试验 | 第83-133页 |
·FLAC3D结构单元响应逻辑公式 | 第83-99页 |
·结构单元连接 | 第83-85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85-88页 |
·应力恢复过程 | 第88-89页 |
·控制方程 | 第89-90页 |
·中心差分逼近 | 第90页 |
·累计不平衡力矢量 | 第90-91页 |
·质量矩阵 | 第91页 |
·阻尼式 | 第91-94页 |
·稳定的计算时间步 | 第94-95页 |
·质量缩放 | 第95页 |
·计算算法 | 第95-96页 |
·锚索与岩石锚杆结构单元 | 第96-99页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99-118页 |
·瞬态爆炸波施加 | 第100-104页 |
·弹塑性本构模型选择 | 第104-110页 |
·模型边界讨论 | 第110-114页 |
·单元网格大小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动力分析中重力考虑 | 第116-117页 |
·动力学阻尼选取 | 第117-118页 |
·自由式锚索抗爆洞室简化分析 | 第118-132页 |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118-119页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119页 |
·模型计算参数选择 | 第119-121页 |
·计算结果与可靠性分析 | 第121-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4章 不同部位预应力锚索受力特征数值分析 | 第133-169页 |
·锚固洞室抗爆性能分析 | 第133-141页 |
·计算模型建立与力学参数选取 | 第134-135页 |
·常规爆炸下锚固洞室抗爆效果分析 | 第135-141页 |
·洞室横断面锚索受力特征研究 | 第141-147页 |
·常规爆炸条件下受力特征分析 | 第141-145页 |
·超载爆炸条件下锚索应力特征分析 | 第145-147页 |
·不同部位预应力锚索受力特征研究 | 第147-160页 |
·索端张力分析 | 第147-153页 |
·锚索轴应力分析 | 第153-160页 |
·半全长粘结式锚索加固参数分析 | 第160-166页 |
·锚固体材料参数试验 | 第160-164页 |
·内锚固段长度参数试验 | 第164-165页 |
·锚固间距参数试验 | 第165-166页 |
·小结 | 第166-169页 |
第5章 抗爆洞室锚索受力特征理论分析 | 第169-185页 |
·理论简述 | 第169-173页 |
·应力脉冲 | 第169-170页 |
·两种介质中正反射 | 第170-171页 |
·自由表面分界面 | 第171-173页 |
·洞室锚固体动力计算分析 | 第173-181页 |
·锚固体弹性计算 | 第174-176页 |
·能量分析方法 | 第176-181页 |
·试验波形分析 | 第181-184页 |
·分析步骤 | 第181-183页 |
·数值验证 | 第183-184页 |
·小结 | 第184-18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85-191页 |
·主要结论 | 第185-189页 |
·工程建议 | 第189-19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90-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19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196-197页 |
致谢 | 第197-198页 |
附录A | 第198-199页 |
附录B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