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临床研究 | 第11-22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三) 入组标准 | 第11-12页 |
(四) IVF-ET 周期前病人准备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患者分组 | 第13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三、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四、 统计学处理 | 第14页 |
五、 研究结果 | 第14-22页 |
(一)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第14-15页 |
(二) 三组患者不孕类型比较 | 第15-16页 |
(三) 三组患者积水程度比较 | 第16页 |
(四) 两组患者基础内分泌水平比较 | 第16-17页 |
(五) 三组患者 Gn 用量和天数比较 | 第17-18页 |
(六) 三组患者 HCG 日 E2 和 P 值比较 | 第18-19页 |
(七) 三组患者 HCG 日内膜厚度比较 | 第19页 |
(八) 三组患者获卵数、受精数比较 | 第19-20页 |
(九) 各组妊娠结局比较 | 第20页 |
(十) 三组的异位妊娠率比较 | 第20-22页 |
机制研究 | 第22-27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一) 入组标准 | 第22页 |
(二)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 患者分组 | 第22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三、 标本准备 | 第23-25页 |
(一) 标本采集 | 第23页 |
(二) 标本检测 | 第23-25页 |
四、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五、 研究结果 | 第25-27页 |
(一)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第25页 |
(二) 两组患者的不孕类型比较 | 第25-26页 |
(三)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 LIF 表达 | 第26页 |
(四)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 IL-2 表达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40页 |
一、 输卵管积水 | 第27-28页 |
二、 输卵管积水的形成机理 | 第28页 |
三、 胚胎种植 | 第28-29页 |
四、 祖国医学对输卵管积水的认识 | 第29-30页 |
五、 中药疗效分析及组方配伍特点 | 第30-39页 |
(一) 化瘀散的方剂组成 | 第30页 |
(二) 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 | 第30-33页 |
(三) 组方配伍特点 | 第33-36页 |
(四)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6-39页 |
六、 疗效分析 | 第39-40页 |
(一)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9页 |
(二) 化瘀散的初步机制分析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综述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发表论文 | 第58-62页 |
详细摘要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