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晏县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第13页 |
·指导区域土地利用计划、战略的制定 | 第13页 |
·促进区域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界定与数据基础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土地系统功能相关术语 | 第17页 |
§2.2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系统科学理论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方法 | 第20-29页 |
§3.1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方法 | 第20-2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0-2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2-29页 |
第四章 海晏县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 | 第29-34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29-32页 |
·行政区划概况 | 第29页 |
·自然资源情况 | 第29-3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32页 |
§4.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 第32页 |
·土地利用特点 | 第32页 |
·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海晏县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 | 第34-44页 |
§5.1 评价单元划分 | 第34-36页 |
§5.2 评价因素的确定 | 第36-37页 |
§5.3 评语集确定 | 第37页 |
§5.4 建立隶属函数进行单因素评价 | 第37-38页 |
§5.5 建立评价因素与评语集之间的模糊关系 | 第38-39页 |
§5.6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4页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39-40页 |
·构建判断矩阵 | 第40-41页 |
·评判矩阵的复合运算 | 第41-44页 |
第六章 海晏县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结论 | 第44-66页 |
§6.1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分区 | 第44-45页 |
§6.2 土地利用单一功能评价结论 | 第45-53页 |
·社会保障功能 | 第46-47页 |
·就业支撑功能 | 第47-48页 |
·交通网络功能 | 第48页 |
·提供生物资源功能 | 第48-49页 |
·提供非生物资源功能 | 第49-50页 |
·综合经济发挥功能 | 第50-51页 |
·维系生物多样性功能 | 第51-52页 |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功能 | 第52-53页 |
§6.3 各单元土地利用功能特点及对策建议 | 第53-66页 |
·评价单元一 | 第54页 |
·评价单元二 | 第54-55页 |
·评价单元三 | 第55-56页 |
·评价单元四 | 第56页 |
·评价单元五 | 第56-57页 |
·评价单元六 | 第57-58页 |
·评价单元七 | 第58页 |
·评价单元八 | 第58-59页 |
·评价单元九 | 第59-60页 |
·评价单元十 | 第60-61页 |
·评级单元十一 | 第61页 |
·评价单元十二 | 第61-62页 |
·评价单元十三 | 第62-63页 |
·评价单元十四 | 第63-64页 |
·评价单元十五 | 第64页 |
·评价单元十六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6-68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不足 | 第67-68页 |
·资料欠缺 | 第67页 |
·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 第67页 |
·评语集指导性有待提高 | 第67页 |
·建议措施可进一步完善 | 第67-68页 |
附表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