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疲劳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第10-11页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第12-14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人脸的检测与定位第17-28页
   ·人脸检测技术概述第17-19页
   ·基于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第19-27页
     ·各颜色空间的介绍第19-22页
     ·YCbCr 空间的非线性变换及肤色模型的建立第22-25页
     ·肤色的分割第25-26页
     ·人脸的定位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人眼人嘴的检测与状态的判断第28-41页
   ·人眼的定位方法第28-32页
     ·基于灰度积分投影与平滑曲线相结合的方法第28-29页
     ·人眼定位的结果第29-32页
   ·人嘴的定位方法第32-33页
   ·人眼的状态检测第33-37页
     ·最大类间方差法二值化图像第33-35页
     ·区域生长提取人眼第35-36页
     ·人眼状态的判断第36-37页
   ·人嘴的状态检测第37-38页
   ·PERCLOS 值判断疲劳原理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辅助检测疲劳方法实现第41-50页
   ·脉搏信号检测模块第41-47页
     ·硬件结构第42-45页
     ·软件设计及实现方法第45-47页
   ·多点压力检测模块第47-49页
     ·硬件结构第47-48页
     ·通信协议第48-49页
     ·疲劳检测实现方法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第50-62页
   ·视觉模块检测结果第50-54页
   ·脉搏信号检测模块检测结果第54-56页
   ·多点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结果第56-58页
   ·系统的整合与性能第58-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工作总结第62页
   ·课题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沿海货物运输迟延交付责任研究
下一篇:浅谈水彩创作中的即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