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序言 | 第7-11页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以及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信贷档案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档案 | 第11-13页 |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概述 | 第11-12页 |
二、商业银行档案的概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信贷档案的概念和属性 | 第13-15页 |
一、信贷档案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信贷档案的属性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信贷档案的类型 | 第15-17页 |
一、按照贷款的主体分类 | 第15-16页 |
二、按照贷款的期限分类 | 第16-17页 |
第四节 信贷档案的作用 | 第17-19页 |
一、为银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 第17页 |
二、是商业银行开展信贷活动的查考凭证 | 第17-18页 |
三、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数据信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信贷档案的管理 | 第19-29页 |
第一节 信贷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一、具有积累信贷档案的功能 | 第19-20页 |
二、具有整序信贷档案的功能 | 第20页 |
三、具有开发信贷档案的功能 | 第20页 |
第二节 信贷档案管理的内容 | 第20-29页 |
一、信贷档案的收集工作 | 第21-22页 |
二、信贷档案整理的具体措施 | 第22-25页 |
三、信贷档案的鉴定工作 | 第25-27页 |
四、信贷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工作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信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7页 |
第一节 信贷档案管理体制的缺陷 | 第29-30页 |
一、信贷档案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健全 | 第29页 |
二、高层领导缺乏足够的重视 | 第29-30页 |
三、没有很好地挖掘信贷档案的内在价值 | 第30页 |
第二节 信贷档案管理方式不健全 | 第30-34页 |
一、信贷档案管理的内容不健全 | 第30-31页 |
二、信贷档案管理的设施不健全 | 第31-32页 |
三、信贷档案管理的手段落后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监管机构的监督审计力度不足 | 第34-35页 |
一、监管政策法规的制定比较滞后 | 第34页 |
二、监管人员的工作缺乏指导性 | 第34-35页 |
第四节 信贷档案的开发力度不足 | 第35-37页 |
一、对信贷档案的开发利用认识不足 | 第35页 |
二、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 | 第35-36页 |
三、信贷档案的深度加工比较薄弱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提高信贷档案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机制 | 第37-39页 |
一、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第37页 |
二、切实提高信贷档案的管理水平 | 第37-38页 |
三、建立健全的信贷档案管理体系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积极推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 第39-40页 |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是信贷档案管理创新的前提 | 第39页 |
二、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信贷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 第39-40页 |
三、管理人员素质的创新是信贷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 | 第40页 |
第三节 合理有效地开发信贷档案资源 | 第40-44页 |
一、信贷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二、信贷档案开发利用的原则 | 第42-43页 |
三、提高信贷档案开发利用效能的建议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强化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力度 | 第44-47页 |
一、积极筹备和建立金融监管体系 | 第44-45页 |
二、对信贷档案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 第45页 |
三、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综合管理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写作后记 | 第52-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