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Kumkol-North油田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8-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国内外发展趋势第9-10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0-11页
     ·研究内容第10页
     ·技术路线第10-11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1-12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第12-14页
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14-19页
   ·区域概况第14-16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5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15-16页
   ·油田开发概况第16页
   ·构造特征第16-19页
第三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第19-26页
   ·地层概况第19页
   ·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第19-20页
   ·小层划分与对比第20-26页
     ·资料的选取第20页
     ·确定标准井、建立骨架网第20-21页
     ·确定标志层第21-22页
     ·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第22-26页
第四章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第26-37页
   ·沉积相标志第26-28页
     ·岩石颜色第26页
     ·岩石类型第26页
     ·沉积构造第26-27页
     ·古生物化石第27-28页
   ·沉积相、微相特征第28-31页
     ·曲流河沉积相第29-30页
     ·辫状河沉积相第30页
     ·三角洲沉积相第30-31页
   ·沉积微相图版的建立第31-32页
   ·单井相分析第32-34页
   ·沉积相及微相平面展布第34-37页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37-49页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7-38页
     ·碎屑成分第37页
     ·填隙物第37-38页
     ·粒度及分选性第38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38-40页
   ·储层电性特征第40-45页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40-41页
     ·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41页
     ·含油性与电性的关系第41-43页
     ·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第43-44页
     ·流体识别标准第44-45页
   ·储层砂体展布第45-46页
   ·油层展布第46-49页
第六章 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评价第49-69页
   ·油层水淹特征分析第49-52页
     ·油层水淹影响因素分析第49-50页
     ·油层水淹特征分析第50-52页
   ·水淹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第52-55页
     ·电阻率响应特征第52-53页
     ·自然电位响应特征第53-54页
     ·声波时差响应特征第54页
     ·含水饱和度响应特征第54-55页
   ·油层水淹模式第55-59页
     ·均质油层水淹特征第56-57页
     ·正韵律油层水淹特征第57页
     ·反韵律油层水淹特征第57-58页
     ·复合韵律油层水淹特征第58-59页
   ·水淹层定性识别方法第59-62页
     ·电阻率下降程度法第59-60页
     ·曲线重叠法第60-61页
     ·双饱和度法第61-62页
     ·综合分析法第62页
   ·水淹层解释及应用效果分析第62-69页
     ·水淹层解释第62-67页
     ·应用效果分析第67-69页
第七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69-84页
   ·剩余油成因类型第69页
     ·平面剩余油成因类型第69页
     ·垂向剩余油成因类型第69页
   ·生产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第69-77页
     ·理论基础第69-72页
     ·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分布第72-77页
   ·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第77-84页
     ·隔夹层第78-79页
     ·微构造第79-81页
     ·断层第81-82页
     ·注采系统第82-83页
     ·其它因素第83-84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认识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8-89页
详细摘要第8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庆油田东部长6储层特征及解释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震数据的油藏物性建模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