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中国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7-2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4页 |
五、论文框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6-34页 |
一、委托人和代理人 | 第26-27页 |
二、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假设 | 第27-29页 |
三、委托代理运行的制度安排 | 第29-34页 |
第三章 我国政策制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34-41页 |
一、公民委托人缺位 | 第34-35页 |
二、政府"内部性"问题 | 第35-38页 |
三、公共决策信息失真 | 第38-39页 |
四、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寻租与腐败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政策制定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6页 |
一、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不足 | 第41-42页 |
二、政策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 第42-43页 |
三、内输入为主的利益表达机制 | 第43-44页 |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建议 | 第46-51页 |
一、完善公民参与机制,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意识 | 第46-47页 |
二、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健全政务公开制度 | 第47-48页 |
三、建立充分竞争的代理人市场,完善激励与自律机制 | 第48-49页 |
四、加强外部监督作用,强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