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虚假陈述损害赔偿范围的认定探讨--以日本LiveDoor公司证券诉讼案为借鉴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虚假陈述案件损害范围认定的理论前提第10-15页
 第一节 对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性质的认定第10-12页
  一、区分说第10页
  二、合同责任说第10-11页
  三、侵权责任说第11-12页
 第二节 虚假陈述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12-14页
  一、虚假陈述违法行为第12-13页
  二、虚假陈述归责原则第13页
  三、虚假陈述中的因果关系第13-14页
 第三节 对虚假陈述责任损害范围的认定第14-15页
  一、现行法规对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第14页
  二、现行法规对损害额计算方法的规定第14-15页
第二章 日本LiveDoor 虚假陈述案件第15-29页
 第一节 LiveDoor 虚假陈述案件第15-17页
  一、LiveDoor 案件概要第15-16页
  二、LiveDoor 案件判决要点第16-17页
 第二节 日本金融交易法在LiveDoor 案中的适用和探讨第17-19页
  一、是否存在虚假陈述以及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与否(争论点1, 3)第17-18页
  二、关于公司财务报表的虚假陈述等的“揭露”(争论点2)第18-19页
  三、关于损害额(争论点4 和5)第19页
  四、该案件的意义第19页
 第三节 日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相关制度第19-29页
  一、日本证券市场民事赔偿责任的概述第19-22页
  二、日本虚假陈述承担主体及赔偿对象所涉及的损害的范围第22-26页
  三、因果关系的认定第26-28页
  四、虚假陈述损害公司而给股东带来的损害第28-29页
第三章 对我国虚假陈述损害赔偿认定的建议第29-32页
 一、 关于损害范围的覆盖第29-30页
 二、 关于“揭露”规定第30-31页
 三、 关于市场风险第31页
 四、 关于股价计算第31-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后记第37-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质押制度探究
下一篇:我国公司法关于董事自我交易法律规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