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7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7-19页 |
·文章结构 | 第19-22页 |
2. 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及管理方法 | 第22-30页 |
·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的定义 | 第22页 |
·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22页 |
·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 | 第22-25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23-24页 |
·信贷市场供大于求 | 第24页 |
·"经济人"假设与"破窗理论" | 第24-25页 |
·预期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 | 第25页 |
·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 | 第25-30页 |
·定性分析法 | 第26-27页 |
·定量分析法 | 第27-30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主要现状 | 第30-40页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 第30-33页 |
·宏观原因 | 第30-32页 |
·微观原因 | 第32-33页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主要现状 | 第33-40页 |
·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贷款质量有所提高 | 第33-35页 |
·客户和行业集中度低于警戒线,个别商业银行有增长趋势 | 第35-38页 |
·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但难以长期支撑 | 第38-40页 |
4. 基于Logist模型的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 第40-54页 |
·指标的选择依据 | 第40-42页 |
·筛选指标 | 第42-52页 |
·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3-46页 |
·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6-47页 |
·参数估计 | 第47-51页 |
·模型显著性检验 | 第51页 |
·模型评价 | 第51-52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类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54-61页 |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信贷制度的监管 | 第54-57页 |
·加强对贷款的分析和控制 | 第54-56页 |
·签订限制性契约 | 第56页 |
·与客户保持长期联系并进行贷后跟踪和审查 | 第56-57页 |
·综合运用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 第57页 |
·完善商业银行的外部的信贷监管环境 | 第57-61页 |
·加快繁荣我国金融市场 | 第57-58页 |
·加快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 第58-59页 |
·加快改善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