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2页
   ·研究背景第20-21页
   ·无线传播信道特征第21-25页
     ·路径损耗第21-22页
     ·阴影衰落第22页
     ·小尺度衰落第22-25页
   ·分集合并技术概述第25-28页
     ·分集技术第25-26页
     ·合并接收技术第26-28页
   ·中继通信概述第28-32页
     ·中继分类第28-29页
     ·中继网络拓扑分类第29-31页
     ·中继信道研究第31-32页
     ·协作通信与中继第32页
   ·中继技术的运用第32-36页
     ·微波中继通信第32-33页
     ·无线Ad hoc网络第33-34页
     ·无线Mesh网络第34-35页
     ·802.16j与LTE-Advanced标准第35-36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36-37页
   ·论文内容安排第37-3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8-42页
第二章 两跳中继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第42-61页
   ·引言第42-43页
   ·系统性能与矩母函数第43-47页
     ·矩母函数定义第43-44页
     ·矩母函数与平均信噪比第44页
     ·矩母函数与中断概率第44页
     ·矩母函数与平均误比特率第44-46页
     ·矩母函数与分集合并技术第46-47页
   ·系统与信道模型第47-49页
     ·系统模型第47-48页
     ·中小尺度复合衰落信道模型第48-49页
   ·两跳系统性能理论推导第49-51页
     ·平均端到端信噪比第49页
     ·衰落量第49-50页
     ·平均误比特率第50页
     ·中断概率第50-51页
     ·遍历容量第51页
   ·Generalized-K衰落下半盲中继的增益因子第51-52页
   ·仿真结果第52-57页
   ·本章小结第57页
   ·本章附录 式(2-33)的证明第57-5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三章 多跳中继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第61-84页
   ·引言第61-62页
   ·系统与信道模型第62-64页
     ·系统模型第62-63页
     ·小尺度衰落信道模型第63-64页
   ·Weibull信道下多跳系统性能分析第64-72页
     ·端到端信噪比上界第64-65页
     ·Weibull随机变量函数的统计特征推导第65-67页
     ·多跳通信系统性能(固定增益中继)第67-68页
     ·多跳通信系统性能(CSI-assisted中继)第68-70页
     ·仿真结果第70-72页
   ·分析多跳系统中断概率的通用方法第72-77页
     ·端到端信噪比上界第72-73页
     ·中断概率下界第73-74页
     ·仿真结果第74-77页
   ·Nakagami-m信道下多跳系统的性能第77-78页
     ·界的矩母函数第77-78页
     ·仿真结果第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本章附录 式(3-17)的证明第80-8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81-84页
第四章 中继选择信道GSC技术性能研究第84-94页
   ·引言第84-85页
   ·系统与信道模型第85-86页
     ·系统模型第85页
     ·Nakagami-m信道模型第85-86页
   ·支路终端信噪比的统计特征推导第86-88页
     ·支路终端信噪比的n阶矩第86-87页
     ·支路终端信噪比的PDF第87-88页
   ·系统终端信噪比的矩母函数推导第88-89页
   ·GSC平均错误率及仿真结果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五章 认知无线电的协作检测技术第94-119页
   ·引言第94-95页
   ·认知无线电网络第95-104页
     ·动态频谱接入第95-100页
     ·认知无线电定义第100-101页
     ·认知网络架构与接入方式第101-102页
     ·认知无线电功能框架第102-104页
   ·频谱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04-109页
     ·单节点检测第104-108页
     ·协作检测第108-109页
   ·协作频谱检测优化方案第109-110页
   ·协作频谱检测定量分析第110-113页
     ·频谱检测灵敏度第110-112页
     ·检测概率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2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119-120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粮情监测组网研究
下一篇:AKA协议分析建模与防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