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DNA杂交信号的介质调控和酶法放大研究

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21页
符号与缩写第21-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54页
 1. 基因检测技术的进展第24-30页
   ·SNP检测方法概述第24-29页
   ·基于DNA杂交反应的检测方法第29-30页
 2. 反胶束第30-34页
   ·反胶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第31-32页
   ·反胶束中DNA的杂交反应第32-34页
 3. 核酸适配体第34-39页
   ·SELEX过程第34-35页
   ·核酸适配体的分析应用第35-39页
 4. 凝血酶第39-43页
   ·凝血酶的结构和功能第39-41页
   ·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机制第41-42页
   ·凝血酶核酸适配体第42-43页
 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43-44页
   ·立题依据第43-44页
   ·研究内容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54页
第二章 利用花青染料放大DNA杂交信号的研究第54-68页
 1. 引言第54页
 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DTTC可见光谱的测定第55-56页
   ·DTTC在dsDNA和ssDNA中的光谱测定第5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6-64页
   ·DNA杂交前后DTTC的光谱第56-58页
   ·DTTC与DNA杂交产物结合的稳定性第58-61页
   ·与DNA自身光吸收信号的比较第61-62页
   ·利用染料放大杂交信号检测SNP第62-64页
 4. 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三章 反胶束中的DNA杂交反应第68-85页
 1. 引言第68-69页
 2. 实验部分第69-70页
   ·仪器与试剂第69页
   ·反胶束中DNA的杂交反应第69页
   ·反胶束溶液的冷冻析相第69-70页
   ·冷冻析相后DNA的杂交反应第70页
   ·冷冻析相后水分含量的测定第7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0-82页
   ·水溶液中DNA杂交反应第70-71页
   ·反胶束中的DNA杂交反应第71-76页
   ·利用反胶束析相加速DNA杂交反应第76-80页
   ·析相后不同匹配度DNA链的检测第80-81页
   ·析相后的水分含量第81-82页
 4. 小结第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第四章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新方法第85-101页
 1. 引言第85-86页
 2. 试剂和方法第86-89页
   ·试剂第86-87页
   ·G15D核酸适配体与探针的结构第87页
   ·G15D核酸适配体以及探针对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活力的影响第87-88页
   ·DNA杂交信号转换与检测方法第88页
   ·圆二色谱检测第88页
   ·共振荧光分析第88-8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9-97页
   ·G15D核酸适配体的结构及其与凝血酶的结合第89-90页
   ·G15D核酸适配体和探针对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的抑制作用第90-91页
   ·DNA杂交信号的转换机制第91-92页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92-93页
   ·探针与目标DNA杂交前后构象的变化第93-95页
   ·利用凝血酶检测SNP第95-97页
   ·SNP检测方法的优越性第97页
 4 小结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第五章 核酸适配体对凝血酶的变构作用研究第101-123页
 1. 引言第101-103页
 2. 试剂和方法第103-106页
   ·试剂第103页
   ·凝血时间的测定第103-104页
   ·园二色谱第104页
   ·荧光光谱第104-105页
   ·凝血酶水解发色底物的活力检测第105-10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06-118页
   ·核酸适配体对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反应的抑制作用第106-107页
   ·凝血酶结合核酸适配体前后的构象变化第107-112页
   ·凝血酶结合核酸适配体前后对发色底物的水解速率变化第112-117页
   ·外结合位点Ⅰ和外结合位点Ⅱ之间的关联性第117-118页
 4. 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第六章 基于核酸适配体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测定凝血酶第123-141页
 1. 引言第123-124页
 2. 实验部分第124-126页
   ·试剂和材料第124页
   ·纳米多孔金电极的制备第124页
   ·金溶胶的制备第124-125页
   ·金纳米探针的制备第125页
   ·可见光谱测量第125页
   ·金纳米探针与凝血酶的结合第125页
   ·纳米多孔金-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制作第125-126页
   ·电化学特性和信号检测第12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6-136页
   ·纳米多孔金的制备和表征第126-127页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第127-129页
   ·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颗粒与凝血酶三明治结构的形成和表征第129-130页
   ·纳米多孔金-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制作第130-131页
   ·基于纳米多孔金和核酸适配体的传感器的特性第131-132页
   ·纳米多孔金-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分析特性第132-136页
 4. 小结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42-15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3T MR对食蟹猴行MRS及针刺、嗅觉刺激fMRI的研究
下一篇:刺参岩藻多糖对神经干/前体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