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陶希圣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一 陶希圣与中国社会史论战 | 第12-22页 |
| (一) 陶希圣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原因 | 第12-14页 |
| 1. 政治目的 | 第12-13页 |
| 2. 学术因素 | 第13-14页 |
| (二) 陶希圣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阶段性 | 第14-15页 |
| (三) 陶希圣中国社会史研究之辨析 | 第15-19页 |
| (四) 陶希圣在论战中的唯物主义倾向 | 第19-22页 |
| 二 陶希圣与《食货》杂志 | 第22-31页 |
| (一) 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的创立 | 第22-24页 |
| (二) 《食货》的学术贡献 | 第24-31页 |
| 1. 纠正虚浮之风 | 第25-26页 |
| 2. 开拓研究领域 | 第26-28页 |
| 3. 培植学界新人 | 第28-31页 |
| 三 不同时期对陶希圣的评价 | 第31-37页 |
| (一) 1949年之前对陶希圣的评价 | 第31-32页 |
| (二) 1949年之后对陶希圣的评价 | 第32-33页 |
| (三) 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 | 第33-37页 |
| 1. 政治立场 | 第33-34页 |
| 2. 门户之见 | 第34-35页 |
| 3. "食货学派"的凋零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陶希圣大事年谱(1899—1988) | 第38-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