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9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增层工程实践及研究概况 | 第17-26页 |
| ·国外增层工程实践 | 第17-19页 |
| ·国内增层工程实践 | 第19-23页 |
| ·研究概况 | 第23-26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本文所需开展的工作 | 第27-29页 |
| 第2章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基础 | 第29-49页 |
| ·框架结构倒塌分析 | 第29-30页 |
| ·框架结构倒塌机制 | 第29页 |
| ·单跨多层框架的机构模式 | 第29-30页 |
| ·框架倒塌机制分析方法 | 第30页 |
| ·杆系模型的特点及分类 | 第30-31页 |
| ·恢复力模型 | 第31-35页 |
|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分类 | 第31-32页 |
| ·Park 三线性恢复力模型 | 第32-34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的特点 | 第34-35页 |
| ·骨架曲线的建立 | 第35页 |
| ·双参数损伤模型 | 第35-39页 |
| ·Park 双参数损伤模型 | 第37-38页 |
| ·改进的 PARK 双参数损伤模型 | 第38-39页 |
|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模型 | 第39-41页 |
| ·荷载情况 | 第39页 |
| ·本构关系 | 第39-41页 |
| ·本文所采用的基本假定 | 第41页 |
|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 | 第41-48页 |
| ·ANSYS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简介 | 第41-42页 |
| ·基于APDL 语言的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 | 第42页 |
|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及配筋程序框图 | 第42-43页 |
|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及配筋程序计算算例 | 第43-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3章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49-101页 |
| ·时程分析概述 | 第49-57页 |
| ·时程分析简介 | 第49页 |
| ·地震记录的选取 | 第49-56页 |
| ·结构的阻尼 | 第56-57页 |
| ·基于IDARC 程序的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分析程序 | 第57-59页 |
| ·IDARC-2D 程序简介 | 第57-58页 |
| ·IDARC 的输入流程及前处理程序编制 | 第58-59页 |
|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时程分析 | 第59-100页 |
| ·截面尺寸选择 | 第59-61页 |
| ·8 度区Ⅰ类场地土上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时程分析 | 第61-73页 |
| ·8 度区Ⅱ类场地土上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时程分析 | 第73-89页 |
| ·8 度区Ⅲ类场地土上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时程分析 | 第89-93页 |
| ·7 度区Ⅰ类场地土上的时程分析 | 第93-95页 |
| ·7 度区Ⅱ类场地土上的时程分析 | 第95-98页 |
| ·7 度区Ⅲ类场地土上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时程分析 | 第98-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4章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pushover 分析 | 第101-122页 |
| ·引言 | 第101页 |
| ·Pushover 分析方法 | 第101-105页 |
| ·Pushover 分析过程 | 第101-103页 |
| ·侧向荷载分布形式 | 第103-105页 |
| ·需求谱 | 第105-112页 |
| ·等效阻尼法确定需求谱 | 第105-108页 |
| ·非弹性需求谱 | 第108-112页 |
|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PushOver 分析 | 第112-120页 |
| ·八度区1.1 组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PushOver 分析 | 第112-115页 |
| ·八度区2.1 组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PushOver 分析 | 第115-118页 |
| ·八度区3.1 组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PushOver 分析 | 第118-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 第5章 施工阶段自承重配筋混凝土楼盖设计方法与施工措施 | 第122-134页 |
| ·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工程简介 | 第122-124页 |
| ·问题的提出与施工阶段自承重配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与施工思路的形成.. | 第124页 |
| ·施工阶段自承重配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与施工 | 第124-132页 |
| ·内置预应力钢桁架设计 | 第125-126页 |
| ·内置预应力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框架梁设计 | 第126-129页 |
| ·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次梁设计及其与框架梁的连接 | 第129-131页 |
| ·主次楞设计及布置 | 第131-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 第6章 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建议 | 第134-137页 |
| ·总则 | 第134页 |
| ·一般规定 | 第134页 |
| ·结构型式 | 第134-135页 |
| ·材料选择 | 第135页 |
| ·柱轴压比限值与梁板截面尺寸选择 | 第135页 |
| ·其它 | 第135-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 结论 | 第137-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7-149页 |
| 致谢 | 第149-15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