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分析化学论文

膨胀石墨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课题背景第10-11页
   ·膨胀石墨的产生和发展第11-12页
     ·膨胀石墨的产生和主要性能第11页
     ·膨胀石墨的发展和应用第11-12页
     ·目前国内外膨胀石墨的技术发展现状第12页
   ·膨胀石墨的制备技术第12-15页
     ·膨胀石墨的制备机理第12-13页
     ·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第13-14页
     ·膨胀石墨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完善第14-15页
   ·膨胀石墨的结构分析第15-18页
     ·表面特性和表面形态第15页
     ·四级孔结构第15-17页
     ·组成膨胀石墨的微片层第17-18页
   ·膨胀石墨孔结构参数影响因素第18-19页
     ·膨化温度的影响第18页
     ·膨胀容积的影响第18页
     ·插层充分程度的影响第18页
     ·破碎的影响第18-19页
     ·原料含碳量的影响第19页
     ·原料粒度的影响第19页
   ·膨胀石墨的孔容、孔径分布定量研究第19页
   ·六价铬离子对水体的污染现状及主要处理方法第19-23页
     ·环境中铬的来源与形态第21页
     ·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第21-22页
     ·铬污染废水的治理第22-23页
   ·硝基苯对水体的污染现状及主要处理方法第23-24页
     ·硝基苯对水体的污染现状第23页
     ·硝基苯污染主要处理方法第23-24页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26-34页
   ·实验仪器第26页
   ·实验材料第26-27页
   ·实验装置第27-28页
   ·主要的实验方法第28-29页
     ·膨胀石墨吸油量的测定方法第28页
     ·水中六价铬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第28页
     ·水中硝基苯浓度的测定方法第28-29页
     ·膨胀石墨对铬离子及硝基苯单位吸附量的测定方法第29页
   ·吸附理论第29-31页
     ·吸附动力学第29-30页
     ·吸附等温式第30页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第30-31页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第31页
   ·影响溶液中吸附的因素第31-34页
     ·极性不同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1-32页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2页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2页
     ·吸附剂的表面状态和孔结构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2页
     ·固体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第32-34页
第3章 膨胀石墨制备中膨化过程的研究第34-38页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34页
   ·膨胀温度的影响第34-36页
     ·测定方法第34页
     ·测定步骤第34-3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36页
   ·膨化时间的影响第36-37页
     ·测定步骤第36页
     ·测定结果及分析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膨胀石墨对油类的吸附实验研究第38-49页
   ·膨胀石墨对柴油的吸附速率曲线第38-39页
   ·膨胀石墨对润滑油的吸附速率曲线第39-40页
   ·膨胀石墨与其它吸附材料吸附能力的对比第40-42页
   ·不同膨胀倍率的膨胀石墨的吸附量比较第42-44页
   ·膨胀石墨的颗粒状态对吸附的影响第44-45页
   ·膨胀石墨吸附后的再生研究第45-47页
     ·直接燃烧法第45-46页
     ·真空抽滤再生法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膨胀石墨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研究第49-58页
   ·饱和吸附时间的确定及反应动力学研究第49-50页
   ·溶液PH值对单位吸附量的影响第50-52页
   ·温度对单位吸附量的影响曲线第52页
   ·膨胀石墨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及其拟合第52-55页
   ·膨胀石墨和活性炭对铬离子吸附能力对比分析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膨胀石墨对硝基苯的吸附研究第58-64页
   ·饱和吸附时间的确定及反应动力学研究第58-59页
   ·溶液PH值对单位吸附量的影响第59-60页
   ·膨胀石墨对硝基苯的吸附等温线及其拟合第60-62页
   ·膨胀石墨对硝基苯吸附的动态吸附研究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药用植物提取物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5-羟基-三亚甲基碳酸酯与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蛋白类药物控释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