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1.1 世界和中国区系研究概述 | 第11-16页 |
1.1.1 世界区系研究概述 | 第11页 |
1.1.2 中国区系研究概述 | 第11-16页 |
1.2 小蠹虫寄生蜂研究概况 | 第16-32页 |
1.2.1 世界小蠧虫寄生蜂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2.2 中国小蠹虫寄生蜂研究概况 | 第18-32页 |
1.2.2.1 种类组成 | 第18-19页 |
1.2.2.2 分类地位 | 第19页 |
1.2.2.3 形态特征 | 第19-26页 |
1.2.2.3.1 茧蜂形态特征 | 第19页 |
1.2.2.3.2 小蜂形态特征 | 第19-26页 |
1.2.2.4 小蠹虫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 | 第26-32页 |
1.2.2.4.1 寄生蜂生活习性 | 第26-28页 |
1.2.2.4.2 茧蜂生物学特性 | 第28-29页 |
1.2.2.4.3 小蜂生物学特性 | 第29-3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2.1 标本采集 | 第32页 |
2.2 标本保存 | 第32-33页 |
2.3 标本制作 | 第33页 |
2.4 描述用语 | 第33-34页 |
3 小蠧虫寄生蜂的分类 | 第34-95页 |
3.1 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 | 第34-47页 |
3.1.1 茧蜂科Braconidae | 第34-47页 |
3.1.1.1 刻鞭茧蜂属Coeloides Wesmael | 第35-38页 |
3.1.1.2 大颚茧蜂属Cosmophorus Ratzeburg | 第38-40页 |
3.1.1.3 三盾茧蜂属Triaspis Haliday | 第40-41页 |
3.1.1.4 矛茧蜂属Doryctes Haliday | 第41-42页 |
3.1.1.5 茧蜂属Bracon Fabricius | 第42-43页 |
3.1.1.6 柄腹茧蜂属Spathius Nees | 第43-46页 |
3.1.1.7 深沟茧蜂属Iphiaulax F(?)erster | 第46-47页 |
3.2 小蜂总科Chalcidoidea | 第47-95页 |
3.2.1 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 | 第47-54页 |
3.2.1.1 小蠧广肩小蜂属IPideurytoma Boucek et Novicky | 第48-50页 |
3.2.1.2 广肩小蜂属Eurytoma Illiger | 第50-54页 |
3.2.2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 第54-81页 |
3.2.2.1 蝶胸肿腿金小蜂属Oodera Westwood | 第56-57页 |
3.2.2.2 长体金小蜂属Trigonoderus Westwood | 第57-59页 |
3.2.2.3 璞金小蜂属Platygerrhus Thomson | 第59-61页 |
3.2.2.4 奥金小蜂属Oxysychus Delucchi | 第61-62页 |
3.2.2.5 小蠹长尾金小蜂属Roptrocerus Ratzeburg | 第62-64页 |
3.2.2.6 棍角金小蜂属Rhaphitelus Walker | 第64-66页 |
3.2.2.7 小蠹狄金小蜂属Dinotiscus Ghesquiere | 第66-69页 |
3.2.2.8 罗葩金小蜂属Rhopalicus F(?)rster | 第69-71页 |
3.2.2.9 四斑金小蜂属Cheiropachus Westwood | 第71-73页 |
3.2.2.10 截尾金小蜂属Tomicobia Ashmead | 第73-76页 |
3.2.2.11 痣斑金小蜂属Acrocormus Thomson | 第76-78页 |
3.2.2.12 肿脉金小蜂属Metacolus F(?)rster | 第78-79页 |
3.2.2.13 迈金小蜂属Mesoplobus Westwood | 第79-81页 |
3.2.3 旋小蜂科Eupelmidae | 第81-88页 |
3.2.3.1 旋小蜂属Eupelmus Dalman | 第81-82页 |
3.2.3.2 丽旋小蜂属Calosota Curtis | 第82-87页 |
3.2.3.3 短翅旋小蜂属Macroneura Walker | 第87-88页 |
3.2.4 姬小蜂科Eulophidae | 第88-95页 |
3.2.4.1 灿姬小蜂属Entedon Dalman | 第89-95页 |
4 黑龙江省小蠧虫寄生蜂区系概貌 | 第95-104页 |
4.1 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在世界动物区划中的归属 | 第102页 |
4.2 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在中国昆虫区划中的归属 | 第102-103页 |
4.3 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区系的主要特征 | 第103-104页 |
4.3.1 种类组成 | 第103页 |
4.3.2 共有种程度 | 第103-104页 |
5 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 | 第104-117页 |
5.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小蠹虫寄生蜂自然控制情况 | 第104-106页 |
5.1.1 自然概况 | 第104页 |
5.1.2 植被特征 | 第104-105页 |
5.1.3 昆虫分布特点 | 第105页 |
5.1.4 大兴安岭小蠹虫寄生蜂种类和构成 | 第105页 |
5.1.5 大兴安岭地区天敌复合体的自然控制力 | 第105-106页 |
5.2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小蠹虫寄生蜂自然控制情况 | 第106-109页 |
5.2.1 自然概况 | 第106页 |
5.2.2 植被特征 | 第106-107页 |
5.2.3 昆虫分布特点 | 第107页 |
5.2.4 小兴安岭地区小蠹虫寄生蜂种类构成 | 第107-108页 |
5.2.5 小兴安岭地区小蠹虫天敌复合体的自然控制力 | 第108-109页 |
5.3 东南山区小蠧虫寄生蜂自然控制情况 | 第109-110页 |
5.3.1 自然概况 | 第109页 |
5.3.2 植被特征 | 第109页 |
5.3.3 昆虫分布特点 | 第109页 |
5.3.4 东南山区小蠹虫寄生蜂种类构成 | 第109页 |
5.3.5 东南山区小蠹虫寄生蜂的自然控制力调查 | 第109-110页 |
5.4 小蠹虫寄生蜂三林区系组成特征 | 第110-112页 |
5.4.1 水平地带分布 | 第110页 |
5.4.2 垂直地带分布 | 第110-111页 |
5.4.3 植被相随分布 | 第111页 |
5.4.4 影响小蠹虫寄生蜂分布的其他因素 | 第111-112页 |
5.5 小蠹虫寄生蜂在三个林区的控制力 | 第112-113页 |
5.5.1 小蠹虫寄生蜂三林区的控制力比较 | 第112页 |
5.5.2 小蠹虫寄生蜂三林区控制力区别原因分析 | 第112-113页 |
5.6 带岭林区小蠹虫寄生蜂控制力分析 | 第113-11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17-119页 |
6.1 结论 | 第117页 |
6.2 建议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附录: | 第126-165页 |
1.黑龙江省植被——小蠹虫名录 | 第126-131页 |
2.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名录 | 第131-136页 |
3.黑龙江省寄生蜂——小蠹虫名录 | 第136-143页 |
4.图版Ⅰ——ⅩⅩⅢ | 第143-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