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菜蛾苏云金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20页 |
1.1 生物杀虫剂的研究概况 | 第7-13页 |
1.1.1 苏云金杆菌的致病机理及Bt杀虫剂生产 | 第7-10页 |
1.1.2 病毒杀虫剂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1.3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 生物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Bt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阿维菌素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4 病毒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小菜娥的发生危害特点及抗药性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小菜娥的猖獗为害因子 | 第16-17页 |
1.3.2 小菜娥的抗药性现状 | 第17页 |
1.3.3 小菜娥的抗性治理对策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0-21页 |
2.2 生物测定 | 第21-22页 |
2.2.1 小菜蛾的饲养方法 | 第21页 |
2.2.2 Bt菌液的制备方法 | 第21页 |
2.2.3 生物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3 高活性Bt菌株的筛选 | 第22页 |
2.3.1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初筛方法 | 第22页 |
2.3.2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复筛方法 | 第22页 |
2.4 复配剂室内实验 | 第22-23页 |
2.4.1 菌株混用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的影响 | 第22页 |
2.4.2 苏云金杆菌与Success混用 | 第22-23页 |
2.5 复配剂助剂筛选 | 第23-24页 |
2.5.1 紫外保护剂的筛选方法 | 第23页 |
2.5.2 增效剂的筛选方法 | 第23页 |
2.5.3 展着剂的筛选方法 | 第23页 |
2.5.4 防腐剂的筛选方法 | 第23-24页 |
2.6 复配剂配方组成 | 第24页 |
2.7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 | 第24页 |
2.7.1 复配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7.2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验方法 | 第24页 |
2.8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0页 |
3.1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筛选 | 第25-31页 |
3.1.1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初筛 | 第25-26页 |
3.1.2 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复筛 | 第26-31页 |
3.2 复配剂室内实验 | 第31-34页 |
3.2.1 菌株混用对菜蛾防治效果的研究 | 第31-32页 |
3.2.2 苏云金杆菌与Success混用效果 | 第32-34页 |
3.3 复配剂助剂筛选 | 第34-36页 |
3.3.1 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 第34页 |
3.3.2 增效剂的筛选 | 第34-35页 |
3.3.3 展着剂的筛选 | 第35页 |
3.3.4 防腐剂的筛选 | 第35-36页 |
3.4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 | 第36-40页 |
3.4.1 复配剂室内毒力测定 | 第36-38页 |
3.4.2 复配剂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验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