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光纤元件论文

采用新型包层材料和基于微结构的光纤与光纤光栅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7页
     ·光通信与光纤第15页
     ·微结构光纤第15-17页
     ·光纤光栅第17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7-20页
 参考文献第20-25页
第二章 各向异性包层光纤第25-43页
   ·引言第25-26页
   ·理论分析第26-33页
     ·模型建立和场分布第26-29页
     ·光纤的特征方程和色散第29-30页
     ·光纤的功率限制因子第30-32页
     ·光纤包层的电光效应第32-33页
     ·光纤包层的弹光效应第33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3-39页
     ·K_(cl)对HE_(11)模有效折射率的影响第33-34页
     ·K_(cl)对HE_(11)模色散的影响第34-35页
     ·K_(cl)对HE_(11)功率限制因子的影响第35-36页
     ·外加电场对HE_(11)功率分布的影响第36-38页
     ·应变对HE_(11)功率分布的影响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第三章 各向异性包层光纤光栅第43-78页
   ·引言第43页
   ·光纤光栅简介第43-48页
     ·光敏性和光纤光栅第43-44页
     ·光纤光栅的分类第44-45页
     ·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第45-47页
     ·光纤光栅的优点及应用第47-48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模式耦合理论第48-53页
     ·麦克斯韦方程的分量形式第48-49页
     ·理想的规则波导模式第49-50页
     ·模式耦合振幅方程第50页
     ·模式耦合方程中的振幅系数第50-52页
     ·耦合系数的计算第52-53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特性分析第53-57页
     ·数学模型第53-54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基模反射率第54-55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基模反射波带宽第55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基模色散第55-57页
   ·计算结果和分析第57-64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反射率和Bragg波长第57-61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反射率的物理解释第61-63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的带宽第63页
     ·布喇格光纤光栅的色散第63-64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频谱特性第64-72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中的模式第64-68页
     ·模式耦合的研究第68-70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频谱特性计算第70-71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结构的透射谱分析第71-72页
   ·单轴晶体包层光纤的实现可能性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第四章 微结构光纤的基本分析方法第78-94页
   ·引言第78-80页
   ·有效折射率法第80-81页
   ·标量有效折射率方法第81-84页
   ·矢量有效折射率方法第84-86页
     ·包层等效折射率的求解第84-85页
     ·等效的阶跃折射率光纤的特征方程第85-86页
   ·改进的有效折射率方法第86-88页
     ·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标量计算有效折射率第87-88页
     ·矢量计算有效折射率第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第五章 微结构光纤Bragg光栅的理论分析第94-105页
   ·引言第94-98页
     ·微结构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第94-97页
     ·微结构光纤光栅的特性第97-98页
   ·等效折射率法分析微结构光纤Bragg光栅的特性第98-100页
     ·标量分析微结构光纤Bragg光栅的反射特性第98-99页
     ·矢量分析微结构光纤Bragg光栅的反射特性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六章 微结构光纤光栅的实验研究第105-118页
   ·引言第105页
   ·宽谱光源的实现第105-107页
   ·压力器件的设计第107-109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109-116页
     ·普通单模光纤的压力传感第109-113页
     ·微结构光纤光栅的透射谱第113-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18页
第七章 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的设计第118-139页
   ·引言第118-119页
   ·三种典型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概述第119-121页
     ·普通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第119页
     ·双芯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第119-120页
     ·空气孔直径变化的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第120-121页
   ·矢量波束传播法(BPM)计算光纤色散与非线性系数第121-125页
     ·矢量波束传播法(BPM)建模第121-122页
     ·色散系数的计算第122-123页
     ·有效纤芯面积与模场直径第123-124页
     ·计算结果准确度验证第124-125页
   ·空气孔直径变化的宽带色散补偿微结构光纤设计第125-129页
     ·宽带色散补偿的理论基础第125-126页
     ·空气孔直径不同的微结构光纤建模第126-129页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第129-135页
     ·d1变化对色散、RDS、非线性的影响第129-131页
     ·d2变化对色散、RDS、非线性的影响第131-133页
     ·d3变化对色散、RDS、非线性的影响第133-134页
     ·Λ变化对色散、RDS、非线性的影响第134-135页
   ·最优光纤色散补偿率与制作误差分析第135-137页
     ·色散补偿率分析第135-136页
     ·制作过程中的误差引起的色散非线性偏离第136-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4-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OA架构的企业应用集成的设计和实现
下一篇:混凝土SHPB实验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