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插图目录 | 第12-13页 |
表格目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家猪起源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动物考古学方法 | 第14-15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5-16页 |
·病理学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家猪起源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动物考古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17-22页 |
·家猪起源的前提条件 | 第18页 |
·家猪的起源时间和起源地 | 第18-19页 |
·家猪驯养的目的 | 第19-21页 |
·家猪的驯养过程及饲养方式 | 第21-22页 |
·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病理学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24-25页 |
·家猪起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第二章 猪骨的形态学鉴定与分析 | 第33-48页 |
·骨骼样品的收集与整理 | 第33-34页 |
·骨骼的鉴定 | 第34-43页 |
·部位和种属的鉴定 | 第34-37页 |
·性别的鉴定 | 第37页 |
·年龄的鉴定 | 第37-43页 |
·骨骼的测量 | 第43页 |
·骨骼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48-61页 |
·稳定同位素 | 第48-49页 |
·C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 第49-51页 |
·N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 第51-52页 |
·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动物食谱研究中的应用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第四章 五庄果墚遗址和万发拨子遗址出土动物的食谱分析 | 第61-80页 |
·五庄果墚遗址出土动物的食谱分析 | 第61-68页 |
·遗址简介 | 第61-62页 |
·样品选取 | 第62页 |
·骨胶原的制备 | 第62-63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63-64页 |
·样品的污染检验 | 第64-65页 |
·动物的食性分析 | 第65-66页 |
·人类活动对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万发拨子遗址出土猪骨的食谱分析 | 第68-77页 |
·遗址简介 | 第68-69页 |
·样品选取 | 第69-70页 |
·骨胶原的制备 | 第70-71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71-72页 |
·样品的污染检验 | 第72页 |
·家猪与野猪的食谱组成及差异 | 第72-75页 |
·家猪与野猪的鉴别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五章 双墩遗址出土的猪骨分析 | 第80-99页 |
·遗址简介 | 第80-81页 |
·遗址中刻划符号所反映的家猪驯养信息 | 第81-82页 |
·形态学鉴定与分析 | 第82-87页 |
·数量统计 | 第82-83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83-85页 |
·牙齿的测量数据 | 第85-86页 |
·性别比例 | 第86页 |
·年龄结构分析 | 第86-87页 |
·食谱分析 | 第87-94页 |
·样品选取 | 第88-89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89-90页 |
·样品的污染检验 | 第90-91页 |
·动物的食性分析 | 第91-92页 |
·家猪与野猪的鉴别 | 第92-94页 |
·双墩遗址中家猪驯养方式及人类生业模式的探讨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