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中医诊断学论文

古脉诊法的演变及与针灸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S第9-12页
前言第12-13页
一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 关于经脉的起源与演变第13-14页
 2 关于古脉诊法的形成与发展第14-19页
   ·战国·扁鹊第14页
   ·马王堆《十一脉灸经》、张家山《脉书》第14-16页
   ·《黄帝内经》第16-17页
   ·《难经》第17-18页
   ·《伤寒杂病论》第18页
   ·《脉经》第18-19页
 3 寸口分候脏腑的研究第19-20页
 4 古脉诊法与针灸的关系第20-25页
   ·"人迎寸口诊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第21-23页
     ·平脉第21页
     ·病脉第21-22页
     ·探讨第22-23页
   ·三部九候脉诊法的临床研究第23-25页
二 古脉诊法概论第25-29页
 1 脉诊的混沌时期第25-27页
   ·脉诊与血脉、经络的关系第25-26页
   ·色脉合参与寸尺合诊第26-27页
 2 脉诊的独立发展第27-29页
三 古脉诊法的发展与演变第29-59页
 1 马王堆脉书与张家山脉书脉诊法特点第29页
 2 《内经》脉诊法特点第29-34页
   ·十二经遍诊法第29-30页
   ·三部九候脉诊法第30-31页
   ·弹踝诊法第31页
   ·寸口诊法第31-33页
     ·时间定脏脉第32页
     ·位置定脏腑第32-33页
   ·人迎诊法第33页
   ·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第33-34页
 3 扁鹊脉诊法特点第34-36页
   ·脉分三阴三阳第35页
   ·以时间称脉名第35-36页
   ·脉象断病位第36页
   ·相死脉之气第36页
 4 仓公脉诊法特点第36-37页
   ·诊脉的部位是寸口第36页
   ·辨病的依据是脉象第36-37页
 5 《难经》脉诊法特点第37-42页
   ·寸关尺配比第37页
   ·脏腑定位第37-40页
     ·"上"、"下"分五脏脉第37-39页
     ·"浮"、"沉"别五脏脉第39-40页
     ·"微"、"甚"鉴表里脉第40页
   ·布指第40-42页
 6 《伤寒杂病论》脉诊法特点第42-44页
   ·寸口诊法第42-43页
     ·以尺寸脉合诊判断病在何经第42页
     ·多论脉象,少谈脉位第42-43页
     ·多言"尺寸",少语"关"部第43页
   ·趺阳诊法与少阴诊法第43-44页
 7 华佗脉诊法特点第44-46页
   ·明确寸关尺的五脏定位第45页
   ·阴阳脉象第45页
   ·五脏六腑脉诊第45-46页
 8 《脉经》脉诊法特点第46-49页
   ·确定24脉规范第46页
   ·界定寸关尺第46-47页
   ·脏腑分部所属第47-48页
   ·奇经八脉诊法第48-49页
 9 四时经脉诊法特点第49页
 10 讨论第49-59页
   ·诊脉部位从多到少第50-51页
     ·简化到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第50页
     ·简化到独取寸口诊法第50-51页
       ·独取寸口诊法产生的原因第50-51页
       ·不同的独取寸口诊法第51页
   ·从脉象定脏到位置定脏第51页
   ·哲学对脉诊的影响第51-55页
     ·阴阳对脉诊的影响第52-53页
     ·五行对脉诊的影响第53-54页
     ·气论对脉诊的影响第54-55页
   ·后世脉法成为脉诊法主流的原因第55-57页
     ·保留了大量的古脉诊法,弥足珍贵第55页
     ·方法明确而规范,简单易学第55页
     ·保存了《伤寒杂病论》,影响深远第55-56页
     ·《脉经》及其派生的脉学著作的广泛流传第56页
     ·适用于当时主流的脏腑辨证第56-57页
   ·寸口诊法之争第57-59页
     ·寸口之寸关尺的划分第57-58页
     ·寸口的脏腑分布第58-59页
四 古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的关系第59-71页
 1 马王堆与张家山脉书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59-60页
   ·针灸部位第59-60页
   ·脉诊与针灸的关系第60页
 2 《内经》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60-63页
   ·针灸部位第60-61页
     ·根据症状取所过经脉或取某病的主治穴第60-61页
     ·根据季节确定针刺第61页
     ·根据病因针刺病源第61页
   ·脉诊与针灸的关系第61-63页
     ·脉诊在针灸前的指导第61-62页
     ·脉诊在针灸中的作用第62页
     ·脉诊在针灸后的验证第62-63页
 3 扁鹊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63页
 4 仓公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63-64页
   ·针灸用具第63页
   ·脉诊与针灸的关系第63-64页
 5 《难经》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64-65页
   ·针灸部位与刺法第64-65页
     ·五行生克理论指导第64页
     ·经脉纵向第64页
     ·经脉横向第64-65页
     ·针刺时间第65页
   ·脉诊与针灸的关系第65页
 6 《伤寒杂病论》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65-66页
   ·针灸部位第65-66页
     ·重视期门第65-66页
     ·三阳宜针,三阴宜灸第66页
   ·脉诊与针灸的关系第66页
 7 华佗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66-67页
 8 《脉经》脉诊法与针灸治疗第67-68页
   ·针灸部位第67页
   ·脉诊与针灸的关系第67-68页
 9 讨论第68-71页
   ·后世脉法替代古脉诊法的反思第68-69页
   ·古脉诊法与针灸临床第69-71页
     ·脉诊法决定针灸工具与治则治法第69页
     ·脉诊法指导针灸治疗过程第69页
     ·古脉诊法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第69-71页
五 总结第71-72页
 1 脉诊法的产生源于对血脉的检查第71页
 2 脉诊法演变的因素第71页
 3 寸口诊法的寸关尺分配第71页
 4 古脉诊法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产业市场化下的电价制定项目研究
下一篇: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