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 | 第9页 |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 | 第9-10页 |
·我国高教评估体系的缺失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关于教育认证与认证制度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 | 第12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与意义 | 第14-21页 |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 | 第14-18页 |
·高等教育 | 第14-15页 |
·专业 | 第15-16页 |
·高等教育认证 | 第16-17页 |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 | 第17-18页 |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 | 第18-21页 |
·执业注册资格制度的基础 | 第18-19页 |
·高校专业教育的质量保障 | 第19-20页 |
·为国际同类专业学历互认、执业资格互认提供对接的平台 | 第20-21页 |
3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经验 | 第21-37页 |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概况 | 第21-25页 |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类别 | 第21-23页 |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目的与作用 | 第23-25页 |
·解读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 | 第25-33页 |
·专业认证的组织机构 | 第26-29页 |
·专业认证的标准与内容 | 第29-31页 |
·专业认证的程序 | 第31-33页 |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与经验 | 第33-37页 |
·自愿与强迫共存 | 第33-34页 |
·自律与他律相济 | 第34-35页 |
·独立与制约相倚 | 第35页 |
·科学性与民主性兼顾 | 第35-37页 |
4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探索 | 第37-54页 |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概况 | 第37-41页 |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发展历程 | 第37-38页 |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类别 | 第38-40页 |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总体特点 | 第40-41页 |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探索 | 第41-50页 |
·我国建设类专业评估的实践 | 第41-46页 |
·我国工程高等教育专业认证试点情况 | 第46-50页 |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探索中的成绩与不足 | 第50-54页 |
·取得的成绩 | 第50-5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5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思考 | 第54-63页 |
·鼓励和扶持中介性质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机构 | 第54-56页 |
·鼓励和扶持中介性质的专业认证机构,维护其独立性 | 第54-55页 |
·重视专业认证机构专家队伍的建设 | 第55-56页 |
·制定出全面、合理的专业认证标准 | 第56-58页 |
·认证标准应符合教育规律,强调以学生为本 | 第56-57页 |
·认证标准应符合行业要求,强调专业与职业的紧密联系 | 第57页 |
·认证标准应从以教育投入为核心转向以教育产出为核心 | 第57页 |
·认证标准应体现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 第57页 |
·认证标准应注意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57-58页 |
·理顺政府、社会、高校在认证过程中的关系 | 第58-60页 |
·政府放权是前提 | 第58-59页 |
·社会参与是关键 | 第59-60页 |
·高校自评是基础 | 第60页 |
·加强专业认证制度与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 | 第60-61页 |
·加大试点范围,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专业认证体系 | 第61-63页 |
6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