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导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实现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11-26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7页 |
(一) 流动人口的概念与范围 | 第11-15页 |
(二) 选举权的概念与性质 | 第15-17页 |
二、实现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必要性及意义评析 | 第17-26页 |
(一) 选举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流动人口的一项重要基本权利 | 第17-22页 |
(二) 保护流动人口的选举权是批准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重要步骤 | 第22页 |
(三) 实现流动人口的选举权是实现民主政治和有限政府的必要条件 | 第22-24页 |
(四) 保护流动人口的选举权是选举权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行使状况调查 | 第26-51页 |
一、建国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行使的历史考察 | 第26-27页 |
二、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行使的现状调查 | 第27-41页 |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二) 我国流动人口实现选举权的现状描述 | 第30-41页 |
三、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实现中的主要问题 | 第41-44页 |
(一) 流动人口对选举权的认识严重不足,选举投票的积极性很低 | 第41页 |
(二) 流动人口中的选民"实际参选率"过低 | 第41-42页 |
(三) 流动人口居住地(工作地)对其变动情况核实登记困难,绝大多数地方未将流动人口统计在选民登记数字内 | 第42-43页 |
(四) 流动人口选民登记和选民资格确定遇到新的挑战 | 第43-44页 |
四、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的问题成因 | 第44-51页 |
(一) 户籍制度对实现流动人口选举权的限制 | 第44页 |
(二) 选区划分不合理,选民登记出现法律漏洞 | 第44-47页 |
(三) 流动人口对选举的积极性不高的成因分析 | 第47-48页 |
(四) 选举监督机制、诉讼制度不完善 | 第48-49页 |
(五) 流动人口利益代表组织缺乏 | 第49-50页 |
(六) 流动人口选举经费缺乏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实现的途径探索 | 第51-64页 |
一、西方国家实现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主要做法 | 第51-52页 |
二、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实现途径探索 | 第52-64页 |
(一) 宪法及法律保障 | 第52-55页 |
(二) 制度改革与借鉴 | 第55-60页 |
(三) 建立规范、科学、及时的选举监督救济机制 | 第60-61页 |
(四)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流动人口利益组织机构 | 第61-62页 |
(五) 保障流动人口的选举经费 | 第62页 |
(六) 加强选举法律宣传,提高流动人口选举意识 | 第62-64页 |
结束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86页 |
附录1:流动人口选举状况调查问卷 | 第69-71页 |
附录2: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党派构成、职业构成的被调查者(流动人口)实现选举权的现状图表描述 | 第71-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