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荀子》说理方式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21页
 第一节 荀子其人与《荀子》其书第10-11页
 第二节 《荀子》说理方式研究综述第11-18页
 第三节 《荀子》说理方式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18-21页
  一、《荀子》说理方式研究的选题意义第18-20页
  二、《荀子》说理方式研究的方法第20-21页
第一章 《荀子》说理逻辑与文章结构第21-52页
 第一节 《荀子》的行文逻辑与说理第21-30页
  一、从自然到社会第21-22页
  二、从人情到事理第22-24页
  三、从历史到现实第24-25页
  四、从具体到抽象第25-26页
  五、从原因到结果第26-30页
 第二节 《荀子》的文章结构与说理第30-52页
  一、定义——展开——正论—反论——举例——结论第30-33页
  二、开门见山,当头棒喝第33-35页
  三、分条论述,全面展开第35-38页
  四、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第38-43页
  五、正反相对而论第43-45页
  六、一波三折、反复论辩第45-47页
  七、分论点组成总论点第47-50页
  八、问答体与行文的展开第50-52页
第二章 《荀子》的修辞与说理技巧第52-82页
 第一节 《荀子》的修辞对于说理的作用第52-68页
  一、对偶第53-55页
  二、排比第55-59页
  三、比兴第59-62页
  四、设问与反问第62-66页
  五、语气词等虚词的运用第66-68页
 第二节 《荀子》常用的说理技巧第68-82页
  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68-70页
  二、批判他说,以申己意第70-74页
  三、反用极端的事例说明问题第74-75页
  四、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第75-77页
  五、出众的文采增强全文可读性第77-80页
  六、细节使道理真实可信第80-82页
第三章 《荀子》的引用与说理第82-103页
 第一节 《荀子》引《诗》与说理第82-89页
  一、前人研究"《荀子》引《诗》"成果概述第82-84页
  二、《荀子》引《诗》的具体方式及在说理中作用第84-89页
 第二节 《荀子》引用的其他文献与说理第89-94页
  一、引用《传》第89-91页
  二、引用《书》第91-92页
  三、引用《易》第92-93页
  四、"孔子日"第93页
  五、"故日"第93-94页
 第三节 《荀子》使用的事例与说理第94-103页
  一、《荀子》使用事例的情况第94-95页
  二、《荀子》使用事例的方式、特点及其在说理中的作用第95-103页
第四章 《荀子》最后八篇说理方式第103-116页
 第一节 《成相》和《赋篇》说理方式研究第103-107页
  一、《成相篇》第103-105页
  二、《赋篇》第105-107页
 第二节 《荀子》全书最后六篇说理方式研究第107-116页
  一、这六篇的年代、作者问题第108-109页
  二、这六篇的说理方式第109-116页
第五章 《荀子》说理方式的成就与不足第116-122页
 第一节 《荀子》说理方式的特色与成就第116-118页
  一、《荀子》在先秦说理散文中的地位与特色第116-117页
  二、《荀子》说理方式与全书思想观点的关系第117-118页
  三、《荀子》说理方式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第118页
 第二节 《荀子》说理方式的漏洞与:不足第118-122页
  一、径由己意,不够严密第119-120页
  二、有逻辑不清的地方第120-121页
  三、取例范围狭小,严重重复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后记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末清初女性作家—顾若璞研究
下一篇:萧纲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