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酸雨的定义和危害 | 第10-12页 |
·酸雨的形成 | 第12-13页 |
·酸雨的研究进展及污染现状 | 第13-20页 |
·国内外酸雨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上海市自然环境特征及酸性降水的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条件及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监测布点 | 第22页 |
·样品的采集与贮存 | 第22-23页 |
·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 第23-24页 |
·pH和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无机离子及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保证 | 第24页 |
·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及空白实验 | 第24页 |
·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 | 第2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富集因子法 | 第25-26页 |
·不同源的贡献 | 第26页 |
·后向轨迹分析 | 第26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上海市区及崇明湿地降水中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 | 第28-49页 |
·上海市大气降水的基本概况 | 第28-29页 |
·降水酸度及成分的时空变化 | 第29-47页 |
·数据质量保证 | 第29-30页 |
·pH值 | 第30-31页 |
·电导率 | 第31-34页 |
·可溶性离子浓度 | 第34-37页 |
·离子组分的时间变化 | 第37-38页 |
·离子浓度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 第38-40页 |
·SO_4~(2-)/NO_3~-浓度比 | 第40-41页 |
·降水中的酸碱平衡 | 第41-44页 |
·降水中有机酸成分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上海市降水化学的源解析 | 第49-58页 |
·降水中主要无机离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富集因子分析 | 第50-52页 |
·不同源对降水中主要成分的贡献 | 第52-53页 |
·降水气团的后向轨迹分析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感谢基金支持 | 第74-75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