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金属-空气电池论文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物空气电极制备及其锂空气电池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背景第14页
    1.2 锂空气电池第14-16页
        1.2.1 锂空气电池的电解质第15页
        1.2.2 锂空气电池的正极(空气电极)第15-16页
    1.3 锂空气电池的反应机理第16-18页
        1.3.1 水系锂空气电池第16-17页
        1.3.2 固态体系锂空气电池第17页
        1.3.3 有机-水双体系锂空气电池第17-18页
        1.3.4 有机体系锂空电池第18页
    1.4 基于Li-air催化剂的研究第18-20页
        1.4.1 贵金属材料催化剂第19页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9-20页
        1.4.3 碳基材料催化剂第20页
        1.4.4 MOFs及其衍生物第20页
    1.5 锂空气电池的商业化前景第20-21页
    1.6 结论和展望第21-22页
    1.7 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22-24页
        1.7.1 研究的意义第22页
        1.7.2 研究的思路第22-23页
        1.7.3 研究的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4-28页
    2.1 实验用的试剂第24页
    2.2 实验、表征用到的仪器第24-25页
    2.3 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第25-28页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5页
        2.3.2 X射线衍射第25-26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6页
        2.3.4 拉曼光谱第26页
        2.3.5 N_2吸脱附测试第26页
        2.3.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6-27页
        2.3.7 锂空气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第27-28页
第三章 ZnCo_2O_4-ZIF-67的制备和其电化学及其锂空气电池性能第28-54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材料制备第29-30页
        3.2.1 前驱体ZnCo_2O_4的合成第29页
        3.2.2 前驱体ZIF-67的合成第29页
        3.2.3 ZnCo_2O_4-700, ZIF-67-700以及MOFs衍生物的合成第29-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3.3.1 FESEM和XRD结果第30-33页
        3.3.2 N_2吸脱附结果第33-39页
        3.3.3 Raman结果第39-40页
    3.4 电化学性能第40-50页
        3.4.1 OER性能第41页
        3.4.2 ORR性能第41-50页
        3.4.3 电化学阻抗第50页
    3.5 锂空气电池性能第50-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MOF(Co/Zn/Fe)的制备和其电化学及其锂空气电池空性能第54-74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样品制备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58页
        4.3.1 XRD结果第55-56页
        4.3.2 XPS结果第56-58页
    4.4 电化学性能结果第58-70页
        4.4.1 OER结果第58-59页
        4.4.2 ORR性能结果第59-68页
        4.4.3 电化学阻抗第68-70页
    4.5 锂空气电池性能第70-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6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6-88页
附件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