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意义与法理基础 | 第9-15页 |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意义 | 第9-10页 |
·维护商业道德 | 第9页 |
·鼓励技术进步 | 第9-10页 |
·商业秘密保护的法理基础 | 第10-15页 |
·保密合同理论 | 第11页 |
·侵权行为理论 | 第11-12页 |
·反不正当竞争理论 | 第12页 |
·产权理论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范围问题研究 | 第15-28页 |
·商业秘密的涵义 | 第15-18页 |
·外国法中对商业秘密涵义的界定 | 第15-16页 |
·TRIPS 对商业秘密涵义的界定 | 第16页 |
·我国对商业秘密涵义的界定 | 第16-18页 |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 第18-22页 |
·相对秘密性 | 第18-19页 |
·价值性 | 第19-20页 |
·管理性 | 第20-22页 |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范围 | 第22-28页 |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范围的发展趋势 | 第22-24页 |
·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范围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判定的问题研究 | 第28-36页 |
·外国法律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 | 第28-30页 |
·美国法律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类型 | 第28-29页 |
·日本法律对侵犯商业秘密的分类 | 第29页 |
·对美国、日本法律规定的关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评价 | 第29-30页 |
·我国法律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的认定 | 第30-31页 |
·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的例外规定 | 第31-33页 |
·通过反向工程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 第32页 |
·通过独立研发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 第32页 |
·依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 第32-33页 |
·技术秘密侵权的后续改进问题 | 第33-36页 |
·侵权后进行后续改进行为的性质 | 第33-34页 |
·侵权后进行后续改进行为的惩处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研究 | 第36-47页 |
·商业秘密流失的主要渠道 | 第36-37页 |
·竞业禁止是商业秘密保护的有效途径 | 第37-47页 |
·竞业禁止的涵义 | 第37页 |
·竞业禁止的分类 | 第37-41页 |
·竞业禁止的合理限制 | 第41-47页 |
第五章 商业秘密侵权的救济制度研究 | 第47-60页 |
·国外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 | 第47-50页 |
·禁令救济 | 第47-48页 |
·损害赔偿 | 第48-49页 |
·刑事救济 | 第49-50页 |
·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 | 第50-57页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第50-51页 |
·罚款 | 第51页 |
·损害赔偿 | 第51-54页 |
·刑事救济 | 第54-55页 |
·我国商业秘密的临时禁令救济的探讨 | 第55-57页 |
·侵犯商业秘密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57-60页 |
·我国关于商业秘密举证责任的规定与实践 | 第57-59页 |
·侵犯商业秘密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