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研究--一种权宜性的、过渡性的、多支柱的制度安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2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农村养老模式第10-14页
  一、社会转型和社会转型的相关理论第10-13页
  二、农村养老和农村养老模式的涵义第13页
  三、社会转型与构建农村养老模式的关联第13-14页
 第二节 文献回顾第14-21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4-19页
  二、国外研究状态第19-21页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第21-22页
第二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的现状第22-38页
 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特点第22-26页
 第二节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养老保障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原因第26-30页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发展脉络第26-28页
  二、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特点第28-29页
  三、我国二元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形成的原因第29-30页
 第三节 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局第30-38页
  一、农村集体养老杯水车薪,难当大任第31页
  二、农村家庭养老苦苦支撑,独木难支第31-35页
  三、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对象养老保障状况堪忧第35-37页
  四、老年农民中贫困现象严重第37-38页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的构想——一种权宜性的、过渡性的多支柱的制度安排第38-62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第38-40页
  一、坚持社会公平原则,保障老年农民应有的公民权利第38-39页
  二、坚持"多支柱"、"多层次"的原则第39页
  三、坚持"前瞻性"设计的原则,规避发达国家已出现的风险第39页
  四、坚持过渡性的原则,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第39-40页
  五、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养老应具有"权宜性"的特征,因时因地制宜第40页
 第二节 家庭养老——怀想过去,面向未来第40-48页
  一、家庭与家庭养老的涵义第40-41页
  二、家庭在农村养老中的功能第41-42页
  三、中西家庭养老比较第42-44页
  四、东亚儒家文化国家的家庭养老实践——以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为例第44-45页
  五、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第45-46页
  六、家庭养老在我国未来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位置第46-48页
 第三节 自我养老:立足自身 未雨绸缪第48-51页
  一、自我养老的概念及作用第48页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第48-49页
  三、我国农村自我养老的历史和现状第49-50页
  四、自我养老在未来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位置第50-51页
 第四节 第三部门养老——人性的关怀,有益的补充第51-54页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及其特征第51页
  二、第三部门在社会保障中的独特作用第51-52页
  三、第三部门在其他国家、地区社会保障中的实践,以美国、香港、台湾地区为例第52-53页
  四、第三部门在我国未来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位置第53-54页
 第五节 家族(邻里)互助养老——乡土社会的合理化选择第54-56页
  一、家族(邻里)养老的涵义第54页
  二、我国历史上家族(邻里)养老的实践第54-55页
  三、农村家族(邻里)养老在未来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位置第55-56页
 第六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发展的必然,未来最重要的支柱第56-62页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涵义及相关概念的解释第56页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第56-58页
  三、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第58-59页
  四、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养老保障的实践——以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为例第59-60页
  五、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应坚持的原则第60页
  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在我国未来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位置第60-62页
结束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王阳明“致良知”及其价值
下一篇:文化冲突下的犯罪形成及防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