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图形用户界面综述 | 第10-18页 |
| ·图形用户界面概述 | 第10页 |
| ·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历史 | 第10-12页 |
| ·萌芽阶段 | 第11页 |
| ·发展阶段 | 第11-12页 |
| ·成熟阶段 | 第12页 |
| ·图形用户界面的特征与结构 | 第12-14页 |
| ·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 ·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 ·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 第14-15页 |
| ·简洁明了、控制直观 | 第14页 |
| ·协调一致、布局合理 | 第14-15页 |
| ·风格独特、亲和力强 | 第15页 |
| ·进度提示、用户导向 | 第15页 |
| ·响应时间要快、提示信息完整 | 第15页 |
| ·用户界面的发展方向 | 第15-17页 |
| ·三维图形用户界面 | 第15-16页 |
| ·笔式图形用户界面 | 第16页 |
| ·可移动GUI | 第16页 |
| ·嵌入环境GUI | 第16-17页 |
| ·智能用户界面 | 第17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当前常用的几种GUI介绍与比较 | 第18-23页 |
| ·各GUI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 第18-21页 |
| ·Windows GUI的主要特点 | 第18-19页 |
| ·X-window的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的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 ·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结构比较 | 第21-22页 |
| ·基于库函数的GUI——Windows GUI | 第21页 |
| ·基于客户-服务器型的GUI——X-window GUI | 第21-22页 |
| ·基于操作系统核心的GUI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一种多平台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 | 第23-45页 |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3-26页 |
| ·本系统设计目标 | 第23页 |
| ·系统功能 | 第23-24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24-26页 |
| ·MPGUI的主要管理模块 | 第26-33页 |
| ·窗口系统管理: | 第26-28页 |
| ·事件驱动系统管理: | 第28-29页 |
| ·符号管理: | 第29-32页 |
| ·显示管理 | 第32页 |
| ·内存设备管理: | 第32-33页 |
| ·资源管理: | 第33页 |
| ·图形描述语言 | 第33-41页 |
| ·图形描述语言定义 | 第33-35页 |
| ·图形描述语言的编译实现 | 第35-41页 |
| ·图形用户界面的容错设计 | 第41-44页 |
| ·错误预防 | 第42-43页 |
| ·错误检查与提示 | 第43页 |
| ·错误状态设定 | 第43-44页 |
| ·错误等级设定 | 第44页 |
| ·错误恢复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MPGUI核心模块的设计 | 第45-55页 |
| ·文本控件设计 | 第45-46页 |
| ·MPTextCtrl建构器 | 第45-46页 |
| ·MPValidator类 | 第46页 |
| ·事件设计 | 第46-49页 |
| ·CALLBACK调用 | 第46-47页 |
| ·事件表的研究与设计 | 第47-49页 |
| ·对话框实现 | 第49-50页 |
| ·MPGUI的通用会话机制 | 第49页 |
| ·MPGUI的文件会话框 | 第49-50页 |
| ·MPGUI的字体会话设计与实现 | 第50-51页 |
| ·使用目录会话 | 第51-52页 |
| ·默认目录会话 | 第51页 |
| ·改变目录会话 | 第51-52页 |
| ·使用自定义会话 | 第52页 |
| ·用选别器自定义会话 | 第52-54页 |
| ·选别器的相关概念: | 第53页 |
| ·MP选别器类: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内存管理和错误处理 | 第55-62页 |
| ·内存管理 | 第55-57页 |
| ·创建和释放窗口对象 | 第55-56页 |
| ·创建和复制绘图对象 | 第56-57页 |
| ·清理内存 | 第57页 |
| ·内存使用错误分析 | 第57-60页 |
| ·内存泄漏 | 第57-59页 |
| ·内存申请失败和指针空挂 | 第59-60页 |
| ·内存重复释放 | 第60页 |
| ·构建自防御的程序 | 第60-61页 |
| ·内存使用错误提示 | 第61页 |
|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总结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A 图目录 | 第67-68页 |
| 附录B 表格目录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