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国内外岩溶发育规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工作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2章 鄂西南岩溶地区岩溶发育概况与研究程度 | 第19-22页 |
| ·鄂西南岩溶发育概述 | 第19页 |
| ·宜万铁路工程建设与隧道涌水状况及原因初析 | 第19-20页 |
| ·以往工作情况及研究基础 | 第20-22页 |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37页 |
|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 ·经济交通条件 | 第22-23页 |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3页 |
| ·水系 | 第23页 |
| ·气候特征 | 第23页 |
| ·区域地层概况 | 第23-29页 |
|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9-32页 |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32-37页 |
|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的划分 | 第32-33页 |
| ·岩溶水的补径排特征 | 第33-34页 |
|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34-35页 |
| ·岩溶水埋藏特征 | 第35页 |
| ·岩溶形态类型 | 第35页 |
| ·岩溶地貌类型 | 第35-37页 |
| 第4章 宜万铁路沿线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 | 第37-72页 |
| ·地文期划分 | 第38-39页 |
| ·宜万铁路中部岩溶地貌类型、控制因素及岩溶发育规律 | 第39-47页 |
| ·岩溶地貌类型 | 第39页 |
| ·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39-40页 |
| ·岩溶发育特征 | 第40-42页 |
| ·岩溶发育规律 | 第42-47页 |
| ·宜万铁路中西部岩溶地貌类型、控制因素及岩溶发育规律 | 第47-63页 |
| ·岩溶地貌类型 | 第47-48页 |
| ·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48-49页 |
| ·岩溶发育特征 | 第49-53页 |
| ·岩溶发育规律 | 第53-55页 |
| ·马鹿箐隧道岩溶突水来源分析 | 第55-63页 |
| ·宜万铁路西部岩溶地貌类型、控制因素及岩溶发育规律 | 第63-71页 |
| ·岩溶地貌类型 | 第63-65页 |
| ·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65-66页 |
| ·岩溶发育特征 | 第66-68页 |
| ·岩溶发育规律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岩溶发育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 第72-78页 |
| ·岩溶发育对中部区段隧道工程的影响 | 第72-74页 |
| ·岩溶发育对中西部区段隧道工程的影响 | 第74-75页 |
| ·岩溶发育对西部区段隧道工程的影响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8-80页 |
|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