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4页 |
| ·无线局域网简介 | 第8-12页 |
|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与拓扑结构 | 第8-9页 |
|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 第9-10页 |
|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 第10-12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2.I EEE802.11MAC 层协议概述 | 第14-28页 |
| ·无线介质访问 | 第14-17页 |
|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 第14-16页 |
| ·集中协调功能(PCF) | 第16-17页 |
| ·网络连接 | 第17-21页 |
| ·扫描与同步 | 第17-18页 |
| ·鉴权 | 第18-19页 |
| ·关联 | 第19-21页 |
| ·数据的验证和加密 | 第21-25页 |
| ·鉴权与加密 | 第21-25页 |
| ·循环冗余校验CRC32 | 第25页 |
| ·其它功能 | 第25-28页 |
| ·RTS/CTS 机制 | 第25-26页 |
| ·分段与重组 | 第26-27页 |
| ·功率管理机制 | 第27-28页 |
| 3 IEEE802.11 中的功率管理 | 第28-36页 |
| ·BSS 中的功率管理 | 第28-34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竞争期(CP)的功率管理机制 | 第28-30页 |
| ·非竞争期(CFP) 的功率管理机制 | 第30页 |
| ·TIM 的组装与解读 | 第30-34页 |
| ·IBSS 中的功率管理 | 第34-36页 |
| ·基本机制 | 第34-35页 |
| ·状态转换 | 第35-36页 |
| 4 IEEE802.11 功率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 ·IEEE802.11 中的能量消耗 | 第36-37页 |
| ·IEEE802.11 功率管理模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 第37-42页 |
| ·PSM 对TCP 连接的影响 | 第37-39页 |
| ·PSM 对VoIP 的影响 | 第39-42页 |
| 5 对IEEE802.11 功率管理机制的改进 | 第42-50页 |
| ·BSD 协议 | 第42-44页 |
| ·BSD 协议模型 | 第42-43页 |
| ·BSD 与IEEE802.11PSM 的主要区别 | 第43-44页 |
| ·APSM 协议 | 第44-46页 |
| ·APSM 算法概述 | 第44-45页 |
| ·APSM 与IEEE802.11PSM 比较 | 第45-46页 |
| ·UPSD 协议 | 第46-48页 |
| ·UPSD 机制 | 第46-47页 |
| ·UPSD 机制与传统节能机制的比较 | 第47-48页 |
| ·O-IDLING 和E-IDLING 机制 | 第48页 |
| ·其它节能策略 | 第48-50页 |
| 6 IEEE802.11 站点MAC 层协议的初步实现 | 第50-57页 |
| ·站点MAC 层数据收发流程 | 第50-53页 |
| ·数据发送流程 | 第50-52页 |
| ·数据接收流程 | 第52-53页 |
| ·站点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53-56页 |
| ·基本实现方案 | 第53页 |
| ·数据类型的定义 | 第53-54页 |
| ·任务、消息队列的操作 | 第54-55页 |
| ·分段与队列缓冲 | 第55-56页 |
| ·测试 | 第56-57页 |
| 7 结论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