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部分 公开权的理论基础 | 第8-19页 |
一、公开权法律保护模式的引入 | 第8-10页 |
二、公开权的法理基础 | 第10-19页 |
第二部分 公开权制度的内容剖析 | 第19-31页 |
一、公开权的主体界定 | 第19-21页 |
二、公开权的客体认定 | 第21-26页 |
三、公开权的内容判定 | 第26-28页 |
四、公开权的保护范围 | 第28-31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公开权制度构建的立法建议 | 第31-47页 |
一、我国现阶段商品化人格标识法律保护的缺失 | 第31-35页 |
二、我国公开权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35-43页 |
三、我国公开权的制度设计构想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65-70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