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ES/EG)研究进展 | 第15-36页 |
1 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研究历史和概况 | 第15-20页 |
·畸胎瘤来源的EC细胞 | 第15-16页 |
·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来源的ES细胞 | 第16-18页 |
·原始生殖细胞(PGCs)来源的EG细胞 | 第18-20页 |
·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及其特性 | 第18-19页 |
·PGCs来源的EG细胞研究历史 | 第19-20页 |
2 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ES和EG)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2页 |
·无限增殖性 | 第21页 |
·分化潜能性 | 第21页 |
·种系传递性 | 第21页 |
·在体外的遗传可操作性 | 第21-22页 |
3 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ES和EG)建系的技术路线 | 第22-27页 |
·多能干细胞材料的获取 | 第22页 |
·从囊胚中获取 | 第22页 |
·从胎儿PGCs中获取 | 第22页 |
·从核移植囊胚中获取 | 第22页 |
·多能干细胞的分化抑制培养 | 第22-24页 |
·基础培养基和一般添加物 | 第23页 |
·分化抑制物 | 第23-24页 |
·多能干细胞的冷冻与解冻 | 第24-25页 |
·多能干细胞(ES和EG)的鉴定 | 第25-27页 |
·多能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 | 第25页 |
·多能干细胞的核型 | 第25页 |
·多能干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及胚胎表面特异性抗原 | 第25页 |
·端粒酶活性 | 第25-26页 |
·多能干细胞分化潜能 | 第26-27页 |
4 利用多能干细胞(ES/EG)进行转基因方面的研究 | 第27-29页 |
·多能干细胞转基因的研究历史 | 第27页 |
·胚胎干细胞(ES)介导的基因转移 | 第27页 |
·原始生殖细胞(PGCs/EG)介导基因转移 | 第27页 |
·基因转染的方法 | 第27-29页 |
·磷酸钙沉淀法 | 第28页 |
·电穿孔法 | 第28页 |
·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 | 第28-29页 |
5 维持多能干细胞不分化状态的分子机制 | 第29-31页 |
·LIF及LIF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 第29页 |
·Oct-4在维持多能干细胞不分化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BMP4/Smad与ES细胞自我更新和全能性的维持 | 第30页 |
·其他与维持ESC不分化相关的因子 | 第30页 |
·多能干细胞各条信号通路之间的网络模式 | 第30-31页 |
6 多能干细胞(ES/EG)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31-36页 |
·ES/EG细胞是动物克隆的高效材料 | 第31页 |
·ES/EG细胞是基因转移的高效载体 | 第31-32页 |
·用于制作嵌合体 | 第32页 |
·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体外模型 | 第32-33页 |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替代治疗 | 第33-34页 |
·药理研究与新药开发 | 第34-35页 |
·建立细胞分化模型,研究细胞分化 | 第35-36页 |
实验研究 | 第36-74页 |
第二章 水牛胚胎生殖样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7-46页 |
摘要 | 第37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2 结果 | 第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水牛胚胎生殖样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初步研究 | 第46-57页 |
摘要 | 第46页 |
前言 | 第46-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2 结果 | 第49-52页 |
3 讨论 | 第52-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转GFP基因水牛胚胎生殖样细胞的嵌合体制备研究 | 第57-67页 |
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57-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2 结果 | 第62-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4 结论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水牛胚胎生殖样细胞的核移植 | 第67-74页 |
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67-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2 结果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4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98页 |
图片 | 第98-106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6-107页 |
附录 | 第107-108页 |
个人简介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