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城市规划及管理理论发展过程 | 第12-23页 |
·城市规划理论演进概况 | 第12-19页 |
·城市规划经典理论概况 | 第12-13页 |
·战后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 第13-19页 |
·城市管理理论演进概况 | 第19-20页 |
·社会关怀理论阶段 | 第19页 |
·物质规划理论阶段 | 第19-20页 |
·综合规划理论阶段 | 第20页 |
·城市管理理论的孵化 | 第20-21页 |
·雅典宪章 | 第20-21页 |
·现代管理科学新理论 | 第21页 |
·城市管理学:理论的合流与运用 | 第21-23页 |
·城市管理的六大学派 | 第21页 |
·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趋势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的现状 | 第23-25页 |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的研究阶段、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美国规划管理模式 | 第23页 |
·英国的规划管理模式 | 第23页 |
·新加坡的规划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国内的规划管理模式 | 第24页 |
·对小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研究的目的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国内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规划法规相对滞后管理现状 | 第25页 |
·规划编制思想、技术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 第25-27页 |
·不规范的规划管理 | 第27页 |
·规划管理机构不健全,行政效率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 第27-28页 |
·规划管理机构与城市规划日益复杂的趋势很不协调 | 第27-28页 |
·人才缺口大,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太合理,影响了规划管理的效率 | 第28页 |
·公众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公众知法、守法的氛围还远远没有形成 | 第28-29页 |
·规划执法效果差,没有形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山地小城市规划管理模式 | 第30-48页 |
·法规上有据 | 第30-38页 |
·技术上可行 | 第38-45页 |
·建立小城市规划管理评价体系的原则 | 第38-41页 |
·用 AHP法进行各项指标权重分析 | 第41-45页 |
·经济上有效 | 第45-48页 |
第六章 山地小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以长宁县城规划管理为例 | 第48-67页 |
·长宁的区位、概况 | 第48-49页 |
·长宁的县情介绍 | 第49页 |
·长宁的规划管理 | 第49-67页 |
·在法律法规层面,构建有效实施规划控制的法规制度 | 第49-51页 |
·在技术层面,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系统 | 第51-57页 |
·行政机构层面,建立有效的规划管理行政机构系统 | 第57-62页 |
·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执行系统 | 第62-64页 |
·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监督系统 | 第64-6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7-70页 |
·本文的实践应用意义 | 第67-68页 |
·构建规划管理评价体系 | 第67页 |
·制定符合实际的县级规划管理办法 | 第67-68页 |
·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效益分析 | 第68页 |
·下一步尚需完善的方面 | 第68-70页 |
·深入论证法规、管理机构、规划编制之间的有机联系 | 第68页 |
·分析完善指标体系 | 第68页 |
·分析论证规划管理中原则性与灵活之间的关系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长宁城市景观特色调查问卷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