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1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14-20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14-15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 | 第15-17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 第15-17页 |
·社会保险 | 第15页 |
·社会救济 | 第15-16页 |
·社会福利 | 第16页 |
·优抚安置 | 第16页 |
·社会互助 | 第16页 |
·个人储蓄积累 | 第16-17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 第17页 |
·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 第17页 |
·抵御市场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 第17页 |
·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精简机构,减轻负担 | 第17页 |
·保证社会公平 | 第17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17-1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 | 第17-1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 第1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 第18-20页 |
·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对其收入进行补偿 | 第18-19页 |
·维持农村社会公平,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 第19页 |
·降低农村各种风险,促进社会稳定 | 第19页 |
·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增长,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19页 |
·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第19-20页 |
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 第20-27页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20-22页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以农民家庭保障为主,政府、社区适当扶助的阶段” | 第20页 |
·从农村合作化开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集体保障为主,国家适当扶助阶段” | 第20-21页 |
·1978-1992年的改革和探索阶段 | 第21页 |
·1992年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阶段 | 第21-22页 |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严重 | 第23页 |
·农村社会保障的形式单一、水平低、覆盖面小 | 第23-24页 |
·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 第24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差 | 第24-25页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后的原因 | 第25-27页 |
·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25页 |
·我国经济发展落后 | 第25页 |
·人口结构 | 第25-26页 |
·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结构 | 第26页 |
·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缺失 | 第26-27页 |
3 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从当前农村的现状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农村家庭保障面临的严峻挑战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尤为必要 | 第27页 |
·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刻不容缓 | 第27-28页 |
·从社会效应角度看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 | 第28页 |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民基本公民权利的要求 | 第28页 |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 第28-29页 |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 第29页 |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体现公平,社会稳定的要求 | 第29页 |
·从经济角度来看待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 第29-30页 |
·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需要 | 第30页 |
·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 第30-31页 |
4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 第31-36页 |
·更新观念,增强社会保障意识 | 第31页 |
·科学规划,明确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目标和思路 | 第31-32页 |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 第32页 |
·加大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力度 | 第32-33页 |
·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为核心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33页 |
·从实际出发,多渠道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 第33-34页 |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加强法制,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化体系 | 第35-36页 |
5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模式 | 第36-50页 |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原则 | 第36-37页 |
·保障水平低起点、广覆盖,立足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为原则 | 第36页 |
·保障责任社会化承担原则 | 第36页 |
·社会保障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37页 |
·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 | 第37页 |
·坚持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 第37页 |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设想 | 第37-38页 |
·在我国建立初级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农民主观上愿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38页 |
·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济条件 | 第38页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政治保证 | 第38页 |
·管理技术的提高和面临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 第38-39页 |
·在我国建立初级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措施 | 第39-50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 第39-41页 |
·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 | 第39页 |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具体操作 | 第39-40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选择要因地制宜 | 第40-41页 |
·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障模式 | 第41-44页 |
·农村医疗保障试验模式比较 | 第41-42页 |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制度选择 | 第42-43页 |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基本框架 | 第43页 |
·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途径 | 第43-44页 |
·建立农村社会救助模式 | 第44-50页 |
·目前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构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 第46-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