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导论 | 第10-3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20页 |
二、问题的解决 | 第20-24页 |
三、问题解决的结论 | 第24-28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28-31页 |
五、内容框架 | 第31-33页 |
第一章 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之所在 | 第33-70页 |
一、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 | 第33-46页 |
(一) 社会治理的概念 | 第33-38页 |
(二) 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8-43页 |
(三) 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 | 第43-44页 |
(四) 信仰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 第44-46页 |
二、什么是信仰 | 第46-60页 |
(一) 信仰的概念 | 第46-49页 |
(二) 关于信仰概念的几点错误认识 | 第49-52页 |
(三) 信仰的表现形式 | 第52-60页 |
1、感性形式 | 第52-57页 |
2、理性形式 | 第57-60页 |
三、信仰的产生 | 第60-64页 |
(一) 信仰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 第60页 |
(二) 信仰起源于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 第60-63页 |
(三) 个体信仰的形成与转向 | 第63-64页 |
四、信仰的社会作用 | 第64-70页 |
(一) 对信仰者行为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 第65-66页 |
(二) 对社会伦理关系的维系和整合作用 | 第66-67页 |
(三) 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与阻碍作用 | 第67-70页 |
第二章 信仰在社会治理中的深层影响 | 第70-91页 |
一、信仰的先在性 | 第70-75页 |
(一) 在逻辑顺序上,信仰先于社会活动而存在 | 第71-73页 |
(二) 先在性体现了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 | 第73-75页 |
二、信仰的导向性 | 第75-84页 |
(一) 祖先崇拜规范着人的行为,维系社会秩序 | 第75-80页 |
(二) 基督崇拜促进社会的稳定,化解社会矛盾 | 第80-84页 |
三、信仰的渗透性 | 第84-91页 |
(一) 信仰引导规范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 第85-86页 |
(二) 信仰对社会活动中人的塑造作用 | 第86-88页 |
(三) 信仰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水平 | 第88-91页 |
第三章 信仰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功能 | 第91-113页 |
一、信仰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 | 第92-99页 |
(一) 信仰在一个组织内的凝聚作用 | 第92-95页 |
(二) 信仰在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凝聚作用 | 第95-96页 |
(三) 信仰对整个社会治理系统的凝聚作用 | 第96-99页 |
二、信仰是社会群体的联系纽带 | 第99-104页 |
(一) 信仰是一种深层次的凝聚力 | 第99-100页 |
(二) 信仰为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动能支持 | 第100-102页 |
(三) 共同的信仰可以对人类社会实施超时空的管理 | 第102-104页 |
三、信仰是社会和谐的基因 | 第104-113页 |
(一) 敌对信仰诱发宗教冲突 | 第105-109页 |
(二) 社会和谐的现实性困难 | 第109-110页 |
(三) 信仰为社会和谐治理提供凝聚力 | 第110-113页 |
第四章 信仰在社会治理中的动力作用 | 第113-134页 |
一、信仰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 | 第113-116页 |
(一) 共同的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基础 | 第113-115页 |
(二) 信仰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第一推动力 | 第115-116页 |
二、信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 第116-128页 |
(一) 信仰或亚信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 第117-119页 |
(二) 信仰的层次推动着社会发展的水平 | 第119-124页 |
(三) 不同的信仰产生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式 | 第124-128页 |
三、信仰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128-134页 |
(一) 信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 第128-129页 |
(二) 信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源于它的内涵 | 第129-132页 |
(三) 信仰对社会发展的内在作用 | 第132-134页 |
第五章 确立高尚的信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 第134-164页 |
一、转型时期社会的信仰状况 | 第134-144页 |
(一) 转型时期社会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 | 第135-139页 |
(二) 信仰危机的原因探析 | 第139-141页 |
(三) 解决信仰危机的对策 | 第141-144页 |
二、科学的信仰能够改善和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 | 第144-15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信仰 | 第145-148页 |
(二)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治理的指导作用 | 第148-154页 |
(三) 在实践中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154-157页 |
三、不断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第157-164页 |
(一)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 第158-161页 |
(二)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161-164页 |
结论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72-173页 |
论文摘要 | 第173-178页 |
Abstract | 第17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