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8-10页 |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 第10-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8页 |
·蓝藻细胞壁 | 第16-27页 |
·蓝藻细胞壁的外层附属结构 | 第18-21页 |
·蓝藻细胞壁和内共生 | 第21-23页 |
·蓝藻细胞壁和物质转运 | 第23-25页 |
·蓝藻细胞壁和细胞移动 | 第25页 |
·蓝藻异形胞的包被 | 第25-27页 |
·蓝藻膜蛋白组的研究概况 | 第27-32页 |
·蛋白组学常用技术 | 第28-29页 |
·蓝藻生物膜的分离纯化 | 第29-31页 |
·膜蛋白研究 | 第31-32页 |
·蓝藻遗传操作系统 | 第32-36页 |
·转化 | 第32-33页 |
·接合转移 | 第33页 |
·蓝藻的诱变和筛选 | 第33-35页 |
·报告基因 | 第35-3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总体思路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外膜的分离纯化和外膜蛋白的鉴定 | 第38-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9-44页 |
·藻株和培养条件 | 第39页 |
·外膜的分离 | 第39-40页 |
·外膜的光谱扫描 | 第40页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40页 |
·SDS-PAGE | 第40-41页 |
·Western blot | 第41页 |
·双向电泳(2-DE)分离蛋白 | 第41-43页 |
·图像分析 | 第43页 |
·蛋白点的鉴定 | 第43-44页 |
·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4页 |
·结果 | 第44-48页 |
·外膜的分离纯化 | 第44-46页 |
·外膜蛋白的鉴定和基本特性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第三章 与铁离子吸收相关的外膜蛋白的研究 | 第51-7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60页 |
·藻株和培养条件 | 第53页 |
·DNA 重组 | 第53页 |
·电脉冲转化所用E. coli 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方法 | 第53-54页 |
·PCR 反应和产物加A | 第54页 |
·蓝藻总DNA 的提取 | 第54-55页 |
·大肠杆菌/蓝藻接合转移 | 第55页 |
·质粒的构建 | 第55-56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6页 |
·细菌荧光素酶(LuxAB) 活性的测定 | 第56页 |
·叶绿素a 的测定 | 第56页 |
·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60页 |
·结果 | 第60-68页 |
·在有铁和无铁条件下藻细胞的生长及叶绿素a 的比较 | 第60-61页 |
·缺铁诱导细胞的外膜蛋白的鉴定 | 第61-63页 |
·以luxAB 监测各基因的转录表达 | 第63-66页 |
·丝状固氮蓝藻铁离子转运相关蛋白的系统关系分析 | 第66-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第四章 与钙离子吸收相关的两个外膜蛋白的研究 | 第70-9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7页 |
·藻株和培养条件 | 第71页 |
·PCR 反应 | 第71页 |
·定向敲除的质粒的构建 | 第71-72页 |
·在all3983 启动子下游插入luxAB-Ω 质粒的构建 | 第72页 |
·蓝藻基因的定向插入突变 | 第72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72页 |
·细菌荧光素酶活性(LuxAB) 的测定 | 第72-73页 |
·外膜的分离及外膜蛋白的鉴定 | 第73页 |
·外膜蛋白的定量 | 第73-77页 |
·结果 | 第77-89页 |
·基因alr2269 和all3983 的定向插入失活 | 第77-78页 |
·突变株表型 | 第78-82页 |
·以luxAB 监测all3983 的转录表达 | 第82-86页 |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突变株的生长状况 | 第86-89页 |
·讨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5页 |
附录 | 第105-11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