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21页 |
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8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3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畜产品流通存在逆向选择问题 | 第21-29页 |
1 我国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 | 第21页 |
2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转型 | 第21-23页 |
·恢复与发展时期(1949-1957年) | 第21-22页 |
·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年) | 第22页 |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6年) | 第22-23页 |
·畜牧业发展新阶段(1996年至今) | 第23页 |
3 我国畜产品市场中存在的几对矛盾 | 第23-28页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畜产品“卖难” | 第24-25页 |
·消费者保护意识空前增强与畜产品安全隐患 | 第25-26页 |
·优质畜产品匮乏与畜产品的供给结构错位 | 第26-27页 |
·农产品多重质量标准 | 第27-2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不对称条件下畜产品特有属性分析 | 第29-39页 |
1 经济学关于商品的属性问题研究 | 第29-31页 |
·马克思对商品属性的阐述 | 第29-30页 |
·西方经济学对商品属性的阐述 | 第30-31页 |
2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31-34页 |
·信息经济学是发展了的经济学 | 第31页 |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主要课题 | 第31-33页 |
·信息的对称性 | 第33-34页 |
3 畜产品属性分析 | 第34-38页 |
·畜产品的商品属性及其表现 | 第34-35页 |
·畜产品凡勃伦效应 | 第35-37页 |
·畜产品的信息属性的衡量 | 第37-3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不对称条件下对畜产品供应链分析 | 第39-56页 |
1 供应链与委托代理 | 第39-40页 |
2 案例——对畜产品供应链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分析 | 第40-55页 |
·生鲜类畜产品的特点 | 第40-41页 |
·参与主体的特征描述 | 第41-43页 |
·交易环节描述 | 第43-55页 |
·消费者(最初委托人)与零售商(第一代理人) | 第43-45页 |
·零售商与批发商(屠宰厂) | 第45-47页 |
·批发商与供应商(猪贩) | 第47-49页 |
·供应商与饲养者(农户) | 第49-55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畜产品流通问题的改善途径 | 第56-69页 |
1 分离均衡 | 第56-63页 |
·分离均衡与二元市场 | 第56-59页 |
·建立二元市场实现分离均衡 | 第59-63页 |
·农产品多重质量标准 | 第59-61页 |
·价格信号对二元市场的贡献 | 第61-63页 |
2 供应链的优化——缓冲技术 | 第63-64页 |
3 以生猪肉流通作案例说明 | 第64-6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