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 第11-13页 |
·国外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研究 | 第13-14页 |
3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关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阶段的研究 | 第14-16页 |
·国内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 | 第17-19页 |
·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19页 |
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础理论概述 | 第21-31页 |
1 国有资产的概念与形成 | 第21-22页 |
·国有资产的概念 | 第21页 |
·国有资产的形成 | 第21-22页 |
2 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 | 第22-23页 |
3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含义及其考核指标 | 第23-24页 |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含义 | 第23页 |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 | 第23-24页 |
4 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国外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国内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5 研究中涉及的其他理论 | 第27-31页 |
·产权制度与现代产权理论 | 第27-28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第31-44页 |
1 已股改和未股改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第31-32页 |
2 含国有股份比例不同的四类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第32-36页 |
·四类上市公司同一年度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四类上市公司不同年度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3 典型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第36-42页 |
·华菱管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第37-40页 |
·安彩高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第40-4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4-55页 |
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过程中的问题 | 第44-45页 |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 第45-46页 |
·投资和决策中的问题 | 第46页 |
·贷款担保中的问题 | 第46-47页 |
·权益和利润分配中的问题 | 第47页 |
2 造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47-55页 |
·产权不明确,所有者缺位 | 第48-49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49-50页 |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不健全 | 第50-52页 |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 第52-53页 |
·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实现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 | 第55-68页 |
1 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 第55-57页 |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57-59页 |
3 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 第59-61页 |
·选择合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 | 第59-60页 |
·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 | 第60页 |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其他预算的联系 | 第60-61页 |
·改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法制环境 | 第61页 |
4 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 | 第61-63页 |
5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第63-65页 |
·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激励约束 | 第63页 |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 | 第63-65页 |
6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 第65-68页 |
·建立健全“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第65-66页 |
·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定位 | 第66页 |
·建立对国资委的监管机制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