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癌农杆菌介导兔防御素NP-1基因转化油菜体系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一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的利用 | 第12页 |
2 病原菌的无毒基因(avr基因)的利用 | 第12-13页 |
3 植物防卫反应基因的利用 | 第13页 |
·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 | 第13页 |
·溶菌酶基因 | 第13页 |
·抗菌蛋白基因 | 第13页 |
4 降解或抑制病原物治病因子基因的利用 | 第13-14页 |
5 抗菌肽的利用 | 第14-15页 |
二 防御素的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 防御素的种类及其特性 | 第15-17页 |
·α-防御素 | 第16页 |
·β-防御素 | 第16页 |
·昆虫防御素 | 第16页 |
·植物防御素 | 第16-17页 |
2 兔防御素NP-1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三 转基因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24页 |
1 转基因与油菜品质改良 | 第18-19页 |
·油菜脂肪酸的遗传改良 | 第18-19页 |
·蛋白质的遗传改良 | 第19页 |
2 抗除草剂 | 第19-20页 |
·草甘膦 | 第20页 |
·草丁膦 | 第20页 |
3 转基因与抗虫 | 第20-21页 |
4 转基因与抗病 | 第21-22页 |
5 转基因油菜与杂种优势利用 | 第22页 |
6 展望 | 第22-24页 |
四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 第24-27页 |
1 植物组织培养类型 | 第25页 |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 第25页 |
3 芸薹属植物器官离体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7页 |
·基因型 | 第25-26页 |
·外植体类型 | 第26页 |
·外植体苗龄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农杆菌菌株及质粒 | 第27页 |
·主要化学试剂、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28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28页 |
·植物培养基 | 第2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质粒pBin35SNP-1鉴定 | 第28-31页 |
·菌落PCR筛选阳性转化菌落 | 第28-29页 |
·农杆菌的质粒提取 | 第29-30页 |
·PCR鉴定提取的质粒 | 第30-31页 |
·无菌材料的准备 | 第31页 |
·培养条件 | 第31页 |
·子叶柄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31页 |
·苗龄对再生的影响 | 第31页 |
·预培养对不同基因型再生频率的影响 | 第31页 |
·分化培养基对再生的影响 | 第31页 |
·分化培养基的选择 | 第31页 |
·不同基因型子叶柄芽再生能力的差异 | 第31页 |
·子叶柄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1-34页 |
·农杆菌的培养及活化 | 第32页 |
·遗传转化及选择方法 | 第32页 |
·预培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32页 |
·AgNO_3对外植体的褐化及分化率的影响 | 第32页 |
·乙酰丁香酮(AS)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农杆菌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33页 |
·农杆菌感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33页 |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33页 |
·延迟筛选对抗性芽发生频率的影响 | 第33页 |
·转基因植株的生根与移栽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7页 |
1 质粒pBin35SNP-1鉴定 | 第34-35页 |
·菌落PCR筛选阳性转化菌落 | 第34页 |
·农杆菌中的质粒提取 | 第34页 |
·PCR鉴定提取的质粒 | 第34-35页 |
2 子叶柄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35-38页 |
·苗龄对再生的影响 | 第35-36页 |
·预培养对不同基因型再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分化培养对再生的影响 | 第37-38页 |
·分化培养基的选择 | 第37页 |
·不同基因型子叶柄芽再生能力的差异 | 第37-38页 |
3 子叶柄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8-47页 |
·子叶柄外植体芽再生过程中Kan浓度的确定 | 第38-40页 |
·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0页 |
·AgNO_3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乙酰丁香酮(AS)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1页 |
·农杆菌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农杆菌感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2页 |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延迟筛选对抗性芽发生频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转基因植株的生根与移栽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小结 | 第47-51页 |
1 讨论 | 第47-50页 |
·外植体 | 第47-48页 |
·AgNO_3的作用 | 第48页 |
·外植体的预培养以及与农杆菌的共培养 | 第48-49页 |
·转化子的筛选方式 | 第49-50页 |
2 结论 | 第50页 |
3 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目标 | 第50页 |
4 创新点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