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污点证人作证制度概述 | 第8-21页 |
(一) 污点证人的概念和特点 | 第8-9页 |
(二) 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 第9-11页 |
(三) 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的法理考察 | 第11-14页 |
(四) 比较法视野内的考察与借鉴 | 第14-21页 |
二、污点证人作证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第21-25页 |
(一) 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二) 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 第23-25页 |
三、污点证人作证制度在中国确立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25-28页 |
(一) 应当遵循“有限适用”和“严格控制”的原则 | 第25-26页 |
(二) 保持污点证人权利保护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平衡 | 第26-27页 |
(三) 防止刑讯逼供污点证人,对其实施全程保护 | 第27-28页 |
四、建立我国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的初步构想 | 第28-39页 |
(一) 确立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 | 第28-29页 |
(二) 作证豁免的适用范围 | 第29-30页 |
(三) 作证豁免适用的对象 | 第30页 |
(四) 作证豁免类型的选择 | 第30-31页 |
(五) 作证豁免启动权和决定权的归属 | 第31-33页 |
(六) 作证豁免的适用程序 | 第33页 |
(七) 作证豁免的保障机制 | 第33-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4-47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