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29页 |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2-5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2-35页 |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 第32-33页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33-34页 |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 第34-35页 |
·系统理论 | 第35-38页 |
·系统 | 第35页 |
·系统与要素的相互关系 | 第35-36页 |
·水资源系统 | 第36-38页 |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38-45页 |
·产权理论 | 第38-40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40-43页 |
·制度 | 第43-45页 |
·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45-47页 |
·剩余控制权 | 第45-46页 |
·集成 | 第46-47页 |
·水文学理论基础 | 第47-49页 |
·自然水循环 | 第47-48页 |
·社会水循环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的内涵、表现与成因分析 | 第50-78页 |
·水资源冲突的内涵 | 第50-60页 |
·水资源冲突的定义 | 第50-53页 |
·水资源冲突的分类 | 第53-56页 |
·水资源冲突的特点与特性 | 第56-58页 |
·水资源冲突的状态变迁 | 第58-60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60-72页 |
·协调型冲突 | 第61-66页 |
·兼顾型冲突 | 第66-69页 |
·排斥性冲突 | 第69-72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的深层原因 | 第72-74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解决的机理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及其理论框架 | 第78-104页 |
·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 | 第78-82页 |
·水资源供给管理 | 第78-80页 |
·水资源需求管理 | 第80-81页 |
·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81-82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IWRM)及其涵义 | 第82-87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 | 第82-83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定义 | 第83-85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传统水资源管理的区别 | 第85-87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理论框架 | 第87-89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实施环境 | 第87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需考虑的基本要素 | 第87-89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目标 | 第89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支撑条件 | 第89-92页 |
·理念集成 | 第89-90页 |
·信息集成 | 第90-92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92-94页 |
·立法上的保障 | 第92-93页 |
·机构上的保障 | 第93页 |
·观念与行动上的保障 | 第93-94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障碍分析 | 第94-95页 |
·法律效力方面的障碍 | 第94页 |
·体制性障碍 | 第94-95页 |
·理论及其应用中的障碍 | 第95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前提分析: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 | 第95-103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95-98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标准的确定 | 第98-99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99-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的基础:决策集成 | 第104-130页 |
·水资源冲突管理决策集成的必要性 | 第104-106页 |
·决策集成是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复杂性的必然要求 | 第104-105页 |
·决策集成可以避免“有组织的混乱”,减少组织冲突 | 第105-106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决策方法集成 | 第106-110页 |
·流域水资源定量与定性综合决策的理论框架探讨 | 第106-107页 |
·群体决策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实现条件 | 第107-110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理论与策略分析 | 第110-116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的必要性 | 第110-111页 |
·水资源集成规划的发展及其涵义 | 第111-112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112页 |
·流域水资源集成规划的策略与目标体系 | 第112-116页 |
·流域水资源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 | 第116-120页 |
·流域水资源外部性的表现 | 第116-118页 |
·水资源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策略 | 第118-120页 |
·基于冲突缓解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决策集成:以水电开发为例 | 第120-129页 |
·水电开发(大坝建设)带来的问题与冲突 | 第121-122页 |
·缓解水电开发所带来的问题与冲突的措施—水资源开发决策集成 | 第122-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关键:组织集成 | 第130-151页 |
·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的组织型式 | 第130-131页 |
·我国水资源管理组织现状及机构集成的必要性 | 第131-134页 |
·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现状 | 第131-132页 |
·我国现行流域水资源管理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132-134页 |
·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集成的必要性 | 第134页 |
·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之间冲突的影响因素及集成管理的组织安排条件 | 第134-137页 |
·影响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之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 第134-136页 |
·水资源冲突集成化管理的组织安排条件 | 第136-137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机构体系的设置 | 第137-148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机构体系设计理论与原则 | 第137-139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组织机构集成方案设计 | 第139-143页 |
·基于“凹凸槽”原理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平行机构组织集成机制设计 | 第143-148页 |
·流域组织机构集成的保障条件 | 第148-150页 |
·加强流域机构的立法保护 | 第148页 |
·建立现代的水体监测体系,完善流域机构管理支持系统的建设 | 第148-149页 |
·赋予流域机构把握剩余控制权的权力 | 第149页 |
·提升流域管理机构的经济支撑能力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七章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保障:集成控制 | 第151-175页 |
·集成控制对水资源冲突管理的意义 | 第151-153页 |
·流域水资源水量与水质分配双重冲突集成控制的理论分析 | 第153-163页 |
·流域水资源分配博弈的要素 | 第153-155页 |
·不同控制模式下流域水资源分配冲突博弈模型及其评述 | 第155-163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的系统结构与方法体系 | 第163-167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的遵循的一般控制原理 | 第163-164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的原则 | 第164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164-166页 |
·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控制方法体系 | 第166-167页 |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集成控制的构想 | 第167-174页 |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及其基本特征 | 第167-168页 |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的成因与影响链系统 | 第168-169页 |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9-170页 |
·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的集成控制 | 第170-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174-175页 |
第八章 案例分析 | 第175-211页 |
·案例一: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与集成管理 | 第175-185页 |
·资水流域的基本状况 | 第175-177页 |
·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指标及数值确定 | 第177-178页 |
·基于物元模型的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 | 第178-181页 |
·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集成管理 | 第181-185页 |
·案例二:荆江、洞庭湖防洪冲突的处理 | 第185-209页 |
·荆江与洞庭湖概况 | 第185-186页 |
·荆江与洞庭湖流域防洪冲突的表现 | 第186-192页 |
·荆江、洞庭湖防洪状况的系统评析 | 第192-195页 |
·荆江、洞庭湖洪灾及江湖冲突的成因分析 | 第195-199页 |
·冲突缓解的决策过程、组织安排与集成控制 | 第199-209页 |
·本章小结 | 第209-211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11-216页 |
·结论 | 第211-215页 |
·展望 | 第215-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6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226-227页 |
致谢 | 第2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