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旅游业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的理论透析 | 第8-16页 |
| 一、旅游资源与民族精神培育 | 第8-11页 |
| 1、民族精神概述 | 第8-10页 |
| 2、旅游资源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 第10-11页 |
| 二、旅游的功能与民族精神培育 | 第11-16页 |
| 1、旅游的基本功能 | 第11-12页 |
| 2、培育民族精神是旅游业的重要功能 | 第12-16页 |
| 第二章 旅游业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的主要表现 | 第16-27页 |
| 一、激发爱国情怀的重要路径 | 第16-21页 |
| 1、祖国锦绣山河的召唤 | 第16-18页 |
| 2、重要历史事件的启示 | 第18-19页 |
| 3、历代仁人志士的示范 | 第19-20页 |
| 4、国家建设成就的鼓舞 | 第20-21页 |
| 二、宣传民族文化的窗口阵地 | 第21-23页 |
| 1、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 | 第22页 |
| 2、旅游景点中民族文化成果的展示 | 第22-23页 |
| 3、旅游活动中民族文化精神的感悟 | 第23页 |
| 三、弘扬优秀传统的有效载体 | 第23-27页 |
| 1、文化旅游中历史传统的传承 | 第24页 |
| 2、红色旅游中革命传统的弘扬 | 第24-26页 |
| 3、节庆旅游中民族传统的展现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旅游业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的特点 | 第27-31页 |
| 一、目标的隐含性与多样性 | 第27-28页 |
| 1、隐含性 | 第27-28页 |
| 2、多样性 | 第28页 |
| 二、手段的时尚性与感染性 | 第28-29页 |
| 1、时尚性 | 第28-29页 |
| 2、感染性 | 第29页 |
| 三、过程的愉悦性与享用性 | 第29-30页 |
| 1、愉悦性 | 第29-30页 |
| 2、享用性 | 第30页 |
| 四、效果的持久性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旅游业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的发挥 | 第31-42页 |
| 一、更新旅游业经营理念,注重民族精神培育 | 第31-34页 |
| 1、树立全面的旅游功能观,明确旅游业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责任 | 第32页 |
| 2、树立科学的旅游资源观,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 第32-33页 |
| 3、树立正确的旅游效益观,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 第33-34页 |
| 二、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凸显民族精神培育 | 第34-35页 |
| 1、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中蕴涵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 第34-35页 |
| 2、大力开发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旅游资源 | 第35页 |
| 三、发展多样化旅游,渗透民族精神培育 | 第35-40页 |
| 1、加强引导,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 第35-37页 |
| 2、发挥优势,合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 第37-38页 |
| 3、抓住时机,着力运作事件旅游 | 第38-39页 |
| 4、顺应发展,科学打造体验旅游 | 第39-40页 |
| 四、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 第40-42页 |
| 1、提高人文素质 | 第41页 |
| 2、注重职业道德 | 第41-42页 |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